第(1/3)页 “独孤盛、独孤开远。” “你们对独孤阀与王世充争夺洛阳一事怎么看?” 成象殿中,李承乾看着甲胄在身的一中年、一青年,淡淡道。 独孤盛,北周上大将军独孤屯之子,隋右屯卫将军;独孤开远,独孤信的庶长孙,蜀国公独孤罗儿子,隋太子千牛备身,二人出自四大门阀之中的独孤阀。 “唐皇。” 独孤盛目光幽深道:“独孤阀不同于李阀、宋阀,拥有关中、岭南。” “更不比宇文阀,宇文伤是天下少有的强者,宇文化及、宇文成都、宇文无敌都是后起之秀。” “阀主独孤峰不过是先天初期,资质平平,若非尤楚红实力为先天中期,恐怕根本镇不住洛阳局面。” “除了他们两个,只有独孤雄是先天武者,尤楚红次子独孤霸生性暴戾,不过是半步先天。” “独孤峰嫡子独孤策行事荒诞不羁,武学修为更是一塌糊涂,唯有其女独孤凤天赋卓绝,一手剑法精妙,纵然是先天武者都不敢小觑。” “之所以独孤阀能够和王世充在洛阳平分秋色,这和魔门有关。” “魔门两派六道之中的老君观以洛阳为地盘,八大高手之一的「妖道」辟尘化身大商人荣凤祥继上官龙之后执掌洛阳帮,现在更是试图掌握天下商业。” “他和王世充之间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女荣姣姣身份模拟两可,与大明尊教似有所关联。” “今日这道圣旨下发至东都,王世充必将掌握整个东都局势,独孤阀再也压不住他了。” “我想您之所以这么安排,应该跟李阀有关。” “继续。” 李承乾挑了挑眉,示意道。 “李阀阀主李渊年少游历江湖,与慈航静斋掌教梵清惠有过旖旎之时。” “慈航静斋就坐落在终南山帝踏峰,正道奉其为首,传闻历代传人皆下山辅佐真龙。” “这一代的慈航静斋圣女师妃暄在江湖武林中落得一个好名声,屡屡为李阀张目,尤其是看好李阀二公子。” “中原武林唯一的大宗师[散人]宁道奇与佛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慈航静斋和静念禅院同气连枝。” “相较于魔门两派六道勾心斗角,邪王石之轩不出,阴后祝玉妍根本没有整合的实力,犹如一盘散沙。” “正道以佛门为主,慈航静斋、静念禅院,还有四大圣僧,这种力量已经让李阀站在了诸侯顶点。” “唯有扶持王世充,使其掌握东都,才能牢牢地封锁李阀出关的道路。” 独孤盛一股脑的把心中的猜测全都说了出来。 “不错。” 微微颌首,李承乾赞赏道:“那你认为王世充可堪大用吗?” “王世充其人刚愎自用,猜忌心重,实不能为明主。” 独孤盛没有遮掩,坦然开口:“长子王玄应,软弱无能、贪生怕死,一介纨绔子弟,倒是次子王玄恕,温文尔雅,礼贤下士,颇有君子之风。” “末将以为王世充武学修为不弱,先天中期,坐镇洛阳,并无不妥。” “只是他失去了掣肘,难免狂妄自大,为李阀所破。” 独孤阀一直是东都洛阳的地主,经营上百年,对于王世充的了解可以说是深刻透彻。 “来人,将东西予他。” 摆了摆手,李承乾吩咐了声。 “是,陛下。” 东厂番子直接将一份圣旨递给了独孤盛。 “呃呃!” 微微一怔,独孤盛打开一看,整个人露出了惊诧之色。 “数月前,杨广下诏以越王杨侗为东都留守,以郭文懿、元文都、段达、王世充、皇甫无逸、卢楚、赵长文等人共同辅佐,东都称之为洛阳七贵。” “此番,王世充受封为郑公,录尚书事、开府仪同三司,辖制东都洛阳,从征河南,大权在握。” “正如你所说,其人可用,不可倚重。” “独孤阀之中,除了你,我不认为谁可堪大用,尤楚红不行,独孤峰更不行。” “独孤开远、独孤雄都听你的话,想来你对于独孤阀的影响力不小。” “既如此,我便让萧皇后以大隋朝廷的名义拟了一份诏书,越王杨侗迁豫州牧,郭文懿迁别驾,元文都迁治中,卢楚迁从事,皇甫无逸迁主簿,段达迁河南尹,赵长文迁仓部侍郎,掌河阳仓、回洛仓、含嘉仓、常平仓,各授仓监、仓卒。”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