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我想太多?” 颜良一脸愕然,疑惑地看着袁绍: “袁公何出此言?” 袁绍微微一笑,目光深邃: “颜校尉,你可曾想过,这天下大势,真的能因一人之力而改变吗?” 颜良闻言,陷入了沉思。 他不得不承认,苏曜的崛起确实令人震撼,但要说仅凭他一人就能扭转乾坤,似乎也有些过于夸张。 “袁公的意思是……”颜良试探性地问道。 袁绍轻轻摇头,缓缓说道: “大汉积弊已久,非一日之寒,即便苏曜有万夫不当之勇,又能如何?他能打败董卓,难道还能打败天下所有的诸侯和乱民吗?” “更何况,只有马上打天下,未闻马上治天下的,苏曜此人虽勇,却非治世之能臣。” “他过于依赖武力,缺乏政治手腕和长远的眼光,即便他能暂时稳定局势,也难以长久维持。” “更何况,你看他平素里那个抽象的样子,他对这大汉可抱有一点敬意?” 抽,抽象? 颜良不知袁绍这是被苏曜稀奇古怪的用词带跑偏了,但他还是对袁绍的话语产生了些许共鸣。 他知道袁绍说的没错,乱世之中,武力固然重要,但政治和智谋同样不可或缺。 那冠军侯虽然是勇猛无敌不假,但在政治和智谋方面,确实还有所欠缺。 不,已经不是欠缺的问题了,他根本想不到那个小子监国理政模样。 人董卓好赖还知道提拔,拉拢一部分士人为己所用,也有着明确为政方略,只不过大家不理睬他罢了。 那冠军侯??? 想不到,根本想不出他日后得势,治理国政是个什么模样。 “对吧。” 袁绍点头笑了笑,又说道: “而且,我断言他必然不能成事还有一点。” “哦?请袁公明言。” 袁绍抚了下胡须,看着城门内那来来往往,收编降兵的人群,微微的眯起了眼: “不知颜校尉可曾注意,这苏曜手下亲信都是些什么成分?” “成分?” “没错。” 不待颜良细想,袁绍便直接明说了: “你可注意,他麾下除了那姓王的小子还有个临阵叛逃过来的贾诩勉强算是世家外,其他的不是寒门,就干脆直接是泥腿子出身,可谓与他是一丘之貉。” 这一说,颜良顿时了然。 还真是如此。 他所认识的苏曜麾下大将,吕布赵云关羽典韦,这四人,吕布和赵云倒还算是良家子出身,那关羽和典韦干脆就直接是卑贱的逃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