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样啊……”朱三太子还不大愿意相信,又扭头看了眼耿精忠。 耿精忠已经皱起眉头了,“李中堂言之有理……现在康熙身在西安,而中原现在又有了《隆中对》里面诸葛亮所预测的最有利于北伐的局面。看来一场大战是难以避免了!” 这下朱三太子好不失望,“那……那不就是没得谈了?” “怎么没得谈?”王忠孝一笑,“地盘谈不下,和约谈不成,但是划江而治的风可以因为谈判而放出去!有了这个风,咱们不就能招揽江东英雄,同时再多卖一些功名出去了吗?” 这段时间,包括王忠孝在内,南京朝廷这边的大小军头都在招兵买马。 有些走团练的路子,有些则直接募兵。 不过无论那种路线,都离不开前程和银子。 这个划江而治的前程也是前程啊! 如果南明小朝廷能有江南半壁,那追随南明小朝廷的人总也有地方可以当官捞钱了。 另外,金陵小朝廷现在的财源很有限,除了应天府下属的江南五县的田税、商税,长江上的过税。那就是发卖举人、秀才功名的收入了。 毕竟江南这边文风鼎盛,而每一科的举人、秀才额度都有限。 用后世的话说,江南科举那是卷得很! 而且相对于有地盘才能收得上来的商税、田税、过路费,发卖功名就不一定要有多大的地盘了。 只要有预期,就不怕没有人买! 而且,也只有现在这个时候,才能花钱买到南明小朝廷的功名啊! 朱三太子真要把江南半壁拿下了,也就不缺那几个卖举人、秀才功名所得的银子了。 到时候想买都没地儿去买! 所以那些兜里有钱,考试又考不好的财主,只要觉得划江而治靠谱,就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毕竟花个一二百两买个秀才,以后就能跻身士林,见官也不用矮半截,那多划得来? 王忠孝这个时候又掰着手指头给朱慈炯、耿精忠算账了。 “一个秀才……咱们也不多要,就要个一百两银子!不仅可以在两江的江南地方上卖,还可以在福建、浙江、广东等处发卖,卖出去十万个秀才都有可能,那可就是一千万两银子啊!应天江南团练一万六七千人,一年才七十七万两……一千万两可以供四个应天江南团练维持上三年了!到那时候,没准就能把整个江南都打下来了!” “好!”朱三太子一拍桌子,大笑道:“若有五万团练军,江南半壁,一定是咱们的了!” 耿精忠也点点头,道:“那就和明珠谈……同意划江而治,不过不能同意认爹当儿皇帝。” “对,对,”王忠孝笑道,“三太子认了野爹也没用,康熙不会把东南的富庶地盘给咱们的……所以咱们可以提出一个拜把子划江而治的条件,让三太子和康熙拜把子!反正那边也不会同意,慢慢谈就是了。 一边谈,还可以一边开复明大会,把江南各处的名望之士都请来南京,让他们都知道咱们肯定会有个半壁江山的前程!” …… “西王大军到了!” 随着南阳城南,冰封的白河两岸的官道上,出现了数十面招展的各色军旗,今儿一大早就守候在南阳府城城外迎王师的南阳百姓、士绅和驻守南阳府的总兵蔡禄所部的官兵,全都发出最大声的欢呼。 王师……终于给盼来了! 而且王师看上去很多啊,两条由南向北而来的官道上密密麻麻的排列着的都是行军队伍,站在高处眺望,就发现这队伍一直延伸到了天边,仿佛没有尽头一般。 很显然,这吴三桂派来的北伐之军是真正的主力,人数怕是不下五万,不,是十万啊! “真多啊,起码有十万之众!” “这下好了,天下定矣!” “哈哈哈,鞑子完了,大明要恢复了!” “好好,西王果然是我大明第一忠臣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