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吴应熊、吴应麒两兄弟合兵之后的总兵力虽然达到了十万,多于西安城中的康熙,但也没有把握可以打败坚守城池的清军。 在这种情况下,围城耗军粮仿佛就是最优之选了。 现在西安城中的清军、家眷、百姓加一起总有二十多万……消耗巨大啊! 而城外的吴军虽然有十万之众,消耗也不小,但只要襄阳、南阳那边的粮食可以及时转运上来,总还是能坚持到最后了。 可是出乎这两兄弟的预料,就在他们准备在西安城外呆上一年半载,把康熙活活饿死的时候,一个让他们怎么都想不到的消息从荆门州传来了。 他们俩的那个坑儿的爹爹吴三桂,居然在这个紧要关头和李自成怼上了!派兵去偷李自成的荆州、岳州,而那个李自成也憋着坏,也亲率战船队去偷袭襄阳! 而两边的偷袭都没得手,最后还在荆门州内方山附近的汉水两岸隔水对峙! 另外,那个王辅臣……现在改叫李辅臣了,也不是个东西,不帮忙也就算了,居然还来个“辕门射击以解斗”——其实就是武装调停嘛! 而且这个李辅臣还偏向李自成,他都和李自成联宗了,都拜一个祖宗了,还能不同气连枝? 所以吴三桂现在实在抽不出力量支援西安了——因为他必须得搜集襄阳一带所有堪用的船只和水手拼凑临时水军,就没办法用那些船把粮食从襄阳搬到南阳了。 如果完全要走陆路,那从襄阳运粮到西安有将近一千里……千里运粮,路上的消耗可是非常大的! 而且,民夫的数量也不大够,现在可是农忙的时候。 因此,吴三桂就命令他们哥俩赶紧撤兵! 不过也不要一撤到底,还是得给在关中保持根据地。吴三桂的意思是吴应熊的人控制商州拿着武关这个口子,吴应麒的人守住凤翔府,控制通往巴蜀和陇右的通道。 这样,老吴家就能在康熙跑路或来年粮草足备之后,再出兵去拿下西安了……好像也不是很耽误事儿,挺好的。 可是吴家哥俩还真是有点无语……眼看就赢了,怎么就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了呢? “老大,您看咱爹这是……”吴应麒刚才拿着吴三桂发来的令旨看了又看,现在终于放下来了,然后一脸无奈地望着他那个正抱着胳膊愁眉苦脸的好大哥。 “唉,谁叫李自成在他边上?不戳一刀他手痒啊!不过他即便不出手,李自成也是要出手的!咱们俩还是得被这俩老的坑了!” “这个……”吴应麒问,“大哥,你手里还有多少粮食?能支撑多久?西安周围……咱们再想办法买一点?” 吴应熊道:“西安周围几个县的粮食早让我买空了,我手头的粮食倒是还能让咱俩的十万大军在关中再坚持两三个月。” “两三个月……”吴应麒想了想,“要不我再带兵去凤翔府搜罗一些粮草,你再派人在西安府境内仔细搜一搜。也许能凑出够吃六个月的粮食。只要有这个数,就能和康熙耗下去了。” 很明显吴应麒还是不愿意放弃康熙这个高价值目标! 吴应熊看着吴应麒:“老二,你说的搜罗和搜一搜是什么意思?你难道要……” “抢!”吴应麒倒也干脆,“打仗嘛,难免的!” 吴应熊眉头紧皱,轻轻摇头:“得人心者得天下,咱们不能干这事儿!” “这事儿咱爹干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吴应麒还想把吴三桂的那些光荣事迹和吴应熊好好说说,营房外头突然就响起了吴世琮、吴世璠两兄弟的声音。 “大伯,父亲,西安城里面赶出来了许多老百姓!” “探马来报,说是有乌泱乌泱的,看着有几万到十几万呢!全都是扶老携幼,哭爹喊娘的!” 吴应熊没有多少军事经验,听见这消息,一脸迷茫地看着吴应麒:“老二,康熙这是要……” “也许要驱赶百姓冲咱们的营垒!”吴应麒经验老道,“这事儿鞑子过去经常干,咱爹也干过!” “啊……”吴应熊眉头皱了下,“这可怎么办?” “杀!”吴应麒道,“哥,慈不掌兵!” “杀老百姓?”吴应熊问。 吴应麒点了点头:“如果发现有敌兵混在老百姓当中,那就必须要杀了!大哥,战场上杀人可不是拿着刀子一对一砍,而是先发炮,再放枪,同时射箭……根本不可能等老百姓走进了分辨清楚再下手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