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康熙要求进步,康熙要办大学-《熙,你的大清亡了》


    第(2/3)页

    “诚意?您要什么诚意?”多里亚心想:这个蒙古大汗不会要钱吧?要钱你去找奥朗则布啊,他有的是钱!

    而康熙接下去的话,却让多里亚大吃一惊:“我要……两所大学!”

    “什么?办大学?”多里亚问,“为什么?”

    “为什么?”康熙一笑,“不为什么,只是李中山有的,我也要有!李中山在做的,我也要学着去做!大使,你知道这两年李中山的头等大事是什么?”

    “难道……是办学校?”多里亚当然猜着了。

    康熙点点头:“没错,李中山的头等大事不是和你们西班牙争新大陆,也不是和荷兰争马六甲,更不是和日本国争什么地盘。他的头等大事是办学!

    实际上他一直非常注重办学,早在广州当粤海关道的时候,就办起了广东讲武堂和广东维新学堂……后来到了南京,又办了个南京讲武堂和南京维新学堂。在办学的同时,他还组织精通拉丁文的文士翻译了从澳门教会学堂的学校里面搜集到的有关西方自然哲学的书籍。而在明、清、周三国停战之后。他就开始花大力气编写课本,制定分阶段晋级的学制,开始大办学堂了。

    不仅将广东维修学堂、南京维新学堂办成了广府大学堂和应天大学堂,还用维新学堂和讲武堂毕业的学生为老师,开办了金陵中学、金陵小学、南海中学、南海小学等所谓的新式学堂。

    去年,他又在应天府和广府开办了两所师范学堂,准备成千上万的培养老师,接下去还要在各省开办大学,各府开办中学、各县开办小学……将来还会实行什么义务教育,要所有的适龄孩童都有书可读,至少要读四年的小学堂!”

    “要,要让所有的适龄小孩都读书?”多里亚太吃惊了。

    大明果然是公民的共和国啊!

    全民义务教育……这事儿尼德兰联省共和国都办不到,大明居然已经在办了!

    康熙顿了顿,接着又说:“多里亚大使,朕不知道李中山这么干有什么好处?但他这十多年来,所作所为,都大有深意,可谓开风气之先。所以朕只要有可能,就要向他学习!”

    康熙不愧是学霸!

    这都学会抄作业了,而且一抄还抄了个非常重要的作业——国民义务教育!

    工业化也好,近代化也罢,国民教育都是基础。

    而人人都有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更是公民国家的基础!

    当然了,相对平等……不等于不淘汰、不筛选。教育不仅培养人才,同样也筛选人才!

    实际上李中山在广东站稳脚跟后,就想着要引入后世的“应试教育体系”了——这一套李中山熟悉啊!

    但是办教育是急不得的,首先得培养和选拔一批能认同李中山理念的学者和官僚,维新学堂就是干这个的。在维新学堂中,学者和学生们都除了钻研《天下大公论》、《明夷待访录》这些“新儒学”的东西,还可以接触到大量的西学和实学知识。

    通过几年的培养之后,李中山手头就有了一些学贯中西的“大师”,和一些学得没那么精的“中师”和“少师”。

    有了这些人才,李中山才能将两所维新学堂改成大学,然后在两所大学下面挂上“附中”和“附小”。

    另外,郑经也学李中山的法子,把自己的藩校改成了南洋书院,后来又开出了南洋文理大学和南洋小学。

    与此同时,李中山又召集了一批“大师”,和他们一起编写了小学、中学的教材,设定了分阶段升级的学制。还开始翻译更加深奥的西洋自然哲学的书籍,并且高薪聘请西方学者来广府大学、应天大学担任教授……

    一个草创的国民教育体系(试用版),就被李中山一步步搭建起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