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清要完?-《熙,你的大清亡了》
第(2/3)页
不过自作孽不可活……还是早点投靠太后吧!
“太后!”巴海张开嗓门,斩钉截铁地说,“大行皇帝的遗诏上说得分明,凡内外军国大事,悉听太后处分!老臣自当唯太后马首是瞻……”说着话,他猛地站起身,目光灼灼地扫了眼那几个还没发言的大臣,“谁敢对太后不敬,便是老臣的死敌!”
巴海的军队可都是关外老女真的精锐!
他都力挺杨太后了,那杨太后垂帘听政的事儿,也就基本敲定了。底下几个还没表态的大臣,也都一个挨一个,向太后表了忠心。
不过……对杨太后和恭亲王而言,只有这些是不够的。
他们得回到北京,才能真正掌握大权!
而回北京的路……可不好走!
“恭王,咱们还有多少军队?”杨太后问。
“东平这里各部相加,不足七万五千。”恭亲王常宁皱着眉头说。
七万五千其实也不少了……可问题是明军有八十万,其中可战之兵也有四十万!
七万五对四十万,优势在敌啊!
“咱们怎么才能安然回到北京城?”杨太后又问。
杨小弥的执政能力并不弱,权术手腕也还行,哄男人的本事更是拿手。
可问题是打仗她不会啊!
康熙动用了二十多万军队对抗李中山,结果败得那么凄惨,杨太后手里就这么点部队,还怎么打?不能打不过,连撤回北京也有点难了。
因为罗大为的大明陆军第八军已经插到了北京和东平州之间……他的军队虽然只有五万,但好像还是不一定打得过。
“太后,”陈廷敬拈着胡须,皱着眉头,向杨太后建议道,“老臣觉得现在必须封锁皇上已经驾崩的消息……”
“秘不发丧?”杨太后轻声问。
实际上,康熙的死讯到现在为止,也被严密封锁着,在行在之内,也只有极少数人知道。
所以陈廷敬的建议,也是中了杨太后和常宁的下怀。
“太后,”陈廷敬点点头,说,“现在直隶、山东、山西人心浮动,大清江山风雨飘摇。如果皇上的死讯在这个时候传出,三省豪强恐怕会马上倒戈叛清。而进入山西的吴应麒也会乘火打劫,把山西一省化为‘吴’有……而且,北京那边一旦知晓皇上驾崩,还敢南下来接应咱们吗?”
听见他这番分析,所有人都眉头紧皱,康熙的棺椁周围,一片死寂,人人都露出不安的神色,现在大概也只有躺平的康熙才能不动声色了。
杨太后扭头看了看康熙的棺椁,叹了口气道:“大行皇帝走得真不是时候啊!好在消息尚未走漏,咱们还可以请他再……坚持一阵子!”
是得好好坚持……要不然等不到东平这里的七万五千败兵返回北京,大清就得亡了!
“太后圣明!”陈廷敬又说,“太后,老臣还提议太后可以以皇上的名义调杨监国统京师大军南下,再遣使山西,请吴应麒东进直隶……咱们三面夹击,先灭了突入直隶的那支明军!”
这个计划……倒是不错!
问题是能执行得了吗?
杨太后蹙着秀眉,思考了半天,这才说:“哀家的兄长如果得知皇上已经龙驭宾天,而且还将垂帘听政的大权交给哀家,他是一定会出手的!
至于吴应麒……相信他也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陈师傅,要不你亲自走一趟山西,去和吴丞相好好说说,如果他愿意出兵直隶,山西可以让给他!”
……
北京外城,皮条营胡同,杨国舅府。
就在杨太后派出的使者日夜兼程赶到北京的时候,这座大清的天子之城内,气氛也有那么点剑拔弩张了!
现在的北京城内,出现了两股势力的对峙。
一股是以杨起隆的“北洋军”为支柱的汉人势力!北洋军是随着杨起隆开进北京城的,进城后又吸收了张勇的巡捕五营,总兵力达到了20000人。
他们现在主要驻扎在北京的外城,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南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