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刘娥-《只手遮天女性野心家[直播]》


    第(2/3)页

    赵桓成为新官家,商议如何抵抗金人的攻打2。

    可金人攻势甚急,汴梁城内早已人心惶惶,就连此时朝中的士大夫们也如无头苍蝇一般,想不出半点办法。

    ——这个重文轻武的国家在这个时候自食恶果,无人可用。

    “你们快想个办法啊!”

    宋钦宗赵恒着急上火。

    士大夫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有说话。

    ——领兵打仗可不是朝堂之上耍嘴皮子,那是真的会死人的!

    文臣武将分工不同,打仗的事情该交给武将做,而不是他们这些文臣。

    众人齐齐看向既是枢密使又兵部尚书的孙傅,希望这位统领士兵的尚书能给出解决之法。

    但是他们忘了大宋多年的重文轻武让兵部尚书也是进士出身的不懂兵的文人,说起兵法头头是道,可带兵打仗一窍不通,哪怕他身披盔甲在城楼上率领将士们抵御金人数日,在外人看来是个完全不怕死的兵部尚书,但本质上仍与这些文人没有什么不同,是个不怕死但根本不知兵的文人。

    可再怎么不知兵,当众人视线落在自己身上,而官家也一脸期盼看着自己时,孙傅只得硬着头皮开口,“官家,臣这几日不仅领兵作战,更忙里偷闲遍阅群书,希望能找到破敌之法。”

    “而这个破敌之法,也真的被臣找到了。”

    “郭京杨适刘无忌,尽在东南卧白云。”

    “官家,这是一句谶语,是一句能改变大宋命运的谶语3!”

    像是溺水之人抓到救命稻草,孙傅不再紧张,抬头看向主位上的宋钦宗,声音变得狂热且笃定,“只要找到这谶语里的这几个人,大宋便能转危为安,再建太平盛世!”

    啪嗒一声,赵祯手里的茶盏摔在地上。

    ——不是吧不是吧,金人兵临城下了,这些文臣不去琢磨怎么退兵,反而在这琢磨谶语?!

    这种文人要之何用?

    千刀万剐都不为过!

    “这便是士大夫的退敌之法?”

    刘娥懒懒挑眉,“害死了能征善战的狄将军,然后找几个人来施法,便能驱退金人的禽兽之军?”

    张耆抬手擦额头冷汗,“这,每个朝代总有小人佞臣弄权,此臣亦是如此,是包藏祸心的奸臣!”

    “但这种事情是他个人行为,娘娘不该因为他一个人的行为而觉得所有士大夫都是小人行径。”

    “再者,似这般荒唐无稽之语,由他说出不过是贻笑大方,能骗得了自己,却骗不得旁人。”

    “官家乃是圣明之君,断断不会听信他的胡言乱语。”

    赵祯深吸一口气。

    不气不气,这都是小人之语,做不得真,他未来的孙子们纵然蠢钝如猪,也做不出听信这种荒唐话的决议。

    此人必会被他的孙子拉出去斩首示众,以安民心。

    但下一个瞬间,天幕之上的宋钦宗赵桓大喜过望,忙不迭从御案后走下来,亲手将提出谶语退兵的孙傅扶起来,“爱卿果然是肱骨之臣,寥寥几语,便令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就依爱卿之言。”

    宋钦宗重重拍着孙傅手背,一脸认真,“大宋便拜托爱卿了!”

    赵祯眼前一黑,险些一头栽在地上。

    “官家当心!”

    小宫人眼疾手快,连忙把赵祯搀扶起来。

    赵祯扶着小宫人的手,指着天幕上的钦宗孙傅大骂出声,“昏君!”

    “蠢钝如猪的昏君!”

    以好脾气著称的赵祯此时毫无温和模样,咬牙切齿大骂出声,“昏君佞臣,误我河山!!!”

    “我大宋百年基业,竟毁于你们这群昏君佞臣之手!!!”

    张耆彻底傻眼。

    而此时的士大夫们,也一改对天幕指手画脚的行为,难得陷入沉默。

    ——他们是真的不知道如何退兵,而他们也无法评价钦宗与孙傅的行为。

    荒唐吗?

    荒唐。

    但有其他办法吗?

    没有。

    当没有其他办法时,求神拜鬼似乎成了唯一选择。

    天幕之下,百姓们陷入死一般的安静。

    他们不懂政治斗争,也不明白士大夫们针对武将的原因,但再怎么不懂政斗,那句亡国灭种的话他们听得懂,那是一种国家灭亡、汉人不复存在的惨烈!

    而哪怕汴梁危在旦夕,大宋生死存亡之际,他们的官家想的不是问策武将,而是听信文臣的所谓的谶语!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大宋官家不配为君!

    是因为“投降派”的士大夫们根本不懂领兵打仗!

    更是因为明明有能打带的武将,却被人陷害,不得善终,哪怕此时有将,官家也不会委以重用!

    这样的大宋,这样的昏君庸臣,哪里值得他们供奉效忠?!

    【咱就是说,大宋的百姓是倒了一百八十辈子的血霉了,摊上这么一群奇葩皇帝和臣子!】

    【更为嘲讽的是这位叫孙傅的士大夫不是奸贼佞臣,而是忠心耿耿的忠臣!】

    【他是当世名臣,一句“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传为当世名话!】

    【在钦宗被金人掳走之后,他多次上书金人,恳请金人放回钦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