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设行中书省,检校密报郭子兴被害死阴谋!-《跟着朱元璋打江山》


    第(2/3)页

    “因为我们大同社没有选择天命说,即便要立皇帝,也是由代表天下百姓的大同社社员们共同推举出来的卓越元首为天下的皇帝,而非上天所命,即君由民授,而非神授,乃至世袭之权也是由民授,如此才算实事求是,合乎客观事实,不然,就还得承认天命,还得欺骗自己,愚弄自己。”

    徐达颔首:“是,我刚才说错了。”

    ……

    在章诚和朱元璋等大同社社员一起议事时,郭天叙和张天佑、阿噜也在一起议事。

    “父帅究竟是怎么想的,居然临终前遗命诸事宜听章诚之言。”

    “他这是依旧记恨咱之前未听他的命回滁州,把泗州和清河兵权让给三弟吗?!”

    “结果,现在这个章诚就用这种方式让朱元璋掌了大权!”

    郭天叙愤愤不平地先说了起来。

    阿噜在一旁说道:“公子勿恼,这只能说明你们那位义兄兼妹婿朱元璋不是简单之人,应该是他在暗中影响了令尊,让令尊在逝世前受其蛊惑,而更加憎恨你们两位亲子,所以才摆了你们这么一道,只怕令尊都怀疑其病重也与你们有关,所以才干脆让这位章先生来燮理阴阳。”

    阿噜说着就拧眉道:“只是,我也不明白,为何他会这么信任这位章先生?”

    “想必,这位章先生还有什么不可告知的过人之处,所以,他才对此非常信任,且相信这位章先生能比公子你更能保证郭家未来!”

    郭天叙埋怨说:“先父一直如此,内嫉外宽,对外人非常信任,对自己子侄防备的很,那个朱元璋,摆明就是大奸似忠之辈,他却一直对他非常信任,他到滁州做大后也还对他留有情面,还在之前就扬言,谁敢进言杀朱元璋他就斩谁首级,哪怕子侄也不例外,虽说子不当言父过,但先父的确有这样的问题。”

    郭天叙为此还看向了张天佑:“这一点,想必舅父也深有所感。”

    “元璋是不是大奸似忠之辈,我不清楚,但我这位姐夫。”

    张天佑说到这里就叹了一口气,然后就饮了一杯茶,并没再说什么。

    “也罢!”

    “现在说这些已晚。”

    阿噜叹了一口气,就看向郭天叙说:“公子,现在我们实力上是不如朱元璋和章诚、李善长、冯国用他们的,如今加上令尊的遗命,只怕像邵荣、郭天禄这些令尊旧人只怕也会转而听章诚,并跟着认朱元璋全军统帅!”

    “所以,我们已是鱼肉,他们才是刀俎。”

    “如今,我们没有被他们联合起来直接镇压,已是万幸,但这也是因为他们基于眼前形势,不得不暂时优容我们存在而已,还让公子和舅爷也决策中枢,但保不齐将来时机成熟后,他们不会对我们行排除异己之事,而如眼下朝中哈麻驱脱脱一党一样。”

    “那我们该怎么办?”

    郭天叙忙一脸忧惧地问起阿噜来。

    阿噜道:“当请外援。”

    “外援?”

    张天佑也主动问了一句。

    “没错!”

    阿噜回了一声,就看向郭天叙和张天佑说:

    “公子,舅爷,你们应该明白,现在他们不排挤我们,还联合我们一起决策中枢,不是因为他们真的看在郭大帅的面子上,念一份旧情,所以才只联合不火并,是因为眼下他们相比于朝廷和其他义军还不够强大到足以要先火并而能承担这份自损的地步!”

    “所以,这个时候,公子和舅爷就需要请外面的力量,让别的势力参与进来,这样别的势力必然会因为公子舅爷处于弱势,而愿意扶持公子和舅爷,以达到制衡朱元璋和章诚等势力的目的!”

    阿噜回道。

    郭天叙和张天佑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

    郭天叙道:“眼下小明王部的杜遵道等义军颇有实力,我们可以派使者去与他们接洽,表示愿意奉小明王为主。”

    张天佑点首:“这是个办法。”

    阿噜则无语地道:“还有等待招安的一个办法!实不相瞒,眼下元廷内部主张招抚为主的声音越来越多,尤其是眼下围剿多见无效后,朝中许多大臣更希望用封官许爵的方式来解决天下之乱。”

    “招安?”

    郭天叙不由得问了一句。

    张天佑也问道:“真的会吗?”

    阿噜笑道:“公子和舅爷不要真觉得朝中官僚权贵们真那么顽固,只要他们发现剿灭义军实在是太伤他们的财,损他们的利,他们就会选择,宁让还没造反的百姓更加辛苦些进,而不得不养更多官僚权贵的方式,来招安你们,也不会再铁了心要不惜一切代价剿灭伱们的,圣人道义,纲常伦理,其实在他们眼里,也没那么重要!何况,我们执政的汉化蒙人们本就还是蒙人,对让汉人百姓再辛苦一些,再多饿死几万几十万汉人顺民,对所谓圣人道义也还那么在意。”

    “也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