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看客们神色各异,有人感慨,有人叹息。 只有谭积玉和苏小小看上去是神色丝毫不变的。 谭积玉面容冷峻,宠辱不惊,怕是泰山崩于前也能做到面不改色。 而苏小小立于几案前,上身微倾,眉目坚毅,神情淡泊。 笔尖挥洒——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最后,苏小小在宣纸上写下词名——定风波。 词成。 才高四尺,一纸千斤,又是镇国之作。 天空中并无异象,没有竹林,没有巨虎,没有空中城池,更没有人们预想中的巨剑。 但无人再面露失望。 人们神情怔怔,有的念叨那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有的念叨那句“也无风雨也无晴”。 赵宝山噗通一声跪在苏小小面前:“青州大余府,仲县举子,赵宝山,愿奉苏传世为师。” 如果说先前一个举人给童生奉墨勉强说得过去,现在一个举人竟要拜童生为师就是惊世骇俗了。 有人大惊:“赵宝山莫不是得了失心疯?竟在众目睽睽之下,拜个女童生做老师?” 却也有人辩道:“苏小小双甲圣前,三诗镇国,一诗传世,前途无限,如何做不得一个举人的老师?” 赵宝山更是跪在地上,满面诚恳真挚:“苏传世才胜于我,德胜于我,气度心胸更胜于我千倍万倍。今日有幸听传世一诗一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愿奉为师,乃报深恩。” 众人哗然。 邱灵均咬牙:“赵宝山为了给苏小小造势,为了赢,真是什么脸面都不要了。” 钱良的丹凤眼中亦闪过戏谑讽刺:“赵宝山前面输得那么惨,还有什么脸面可言?能够在这场词斗中成为苏小小的垫脚石,恐怕是他为数不多的文名仅剩的用处了。” 斗诗也讲气势,钱良和邱灵均都将赵宝山此举视为先声夺人。 邱灵均突兀地笑了:“他们怕是不知积玉的本事,从无败绩,遇强更强。他们越是这般装腔作势惺惺作态,积玉只会更加战意滔天,杀他们片甲不留。对吧,积玉?” 邱灵均转头,看向谭积玉。 邱灵均和钱良的年龄都已经过了二十,十八岁的谭积玉是三人中年纪最小的那个。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