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97章 阅卷(1)-《寒门帝师》
            
            
            
                
    第(3/3)页
    前两天杨寅秋看了若干文章,只觉尚可的较多,惊艳的凤毛麟角。
    但在今天,他终于发现了一个《易》为本经的童生所作之文。
    这次杨寅秋所出的题是以《易·大过全章》为题。
    其文开篇则曰:“无咎之难也,其道进于天!”
    接着写道:“夫人何以无过,求之于《易》,有人尤将终身焉。”
    杨寅秋点了点头道:“此文贯通经史,作深入开掘,既不悖经注,又能独出己见,确实不错。”
    想到这,他在文章底部的中间画了个圈圈。
    接着,他将这份卷子放入竹篮,拿起下面另一份卷子读了起来。
    这篇文章是以《诗》为本经的童生所作。
    杨寅秋见题微微一笑。
    这次他以《周南·卷耳》为题,看似简单,实则想要写好很难。
    其实想要写好《诗》的八股,用后世的话讲,要做到四个方面:
    首先,文章要紧扣主题,据文求义,对崩文做出符合其本意和情趣的概括。
    其次,文章要要翻新巧构,股对句群,是《诗》义理性强的诗句给出生动形象且有层次的解析。
    第三,要通过创造性的重写再现,对经义中的心物情景关系进新深入的审美挖掘。
    第四,通过对诗中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的生动摹写,使之得到更为传神,更加精微的审美拓展。
    从这四点上可以看出,虽然诗经文辞简单,郎朗上口,也没有别的经义那么微言大义。
    但想要写好也是非常困难的。
    这种审美上的复刻和延伸,对作文之人的审美意趣是个很高的要求。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