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亲眼看到自己儿子被剐,杨洪的心情从极度悲愤慢慢变得冷漠。 既然走上这条路,已经没得选了,接下来就是你死我活,而且是血流成河。 安排好了城防守卫,所有人又聚集在一起,商议接下来的行动。 杨旦脸上也失去了往日的淡然,很显然,皇上并没有按剧本走。 本来的计划没有问题,可是,谁能想到脱脱不花突然反水? 这群该死的鞑靼人,白送给你们一个大明皇帝竟然都不要,想什么呢? 按照计划,等鞑靼人杀了皇帝,自己再打着为皇帝报仇的名义杀了鞑靼人,简直完美! 可是,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变了。 鞑靼人的倒戈牵动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漠北卫被反杀,从而解了三千营之围,三千营的加入又解了北海卫之围,最终瓦剌桑赤逃回老家,居庸关城破,皇上亲率大军兵临城下。 京师是最后的防线,暂时封锁住城里的消息,拥立太子登基,城外的皇上就废了。 如此便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才有翻盘的希望。 可是,数百名大汉将军死守在宫门口,没有足够的兵马,根本冲不进去。 杨洪阴沉着脸,说道:“没有时间了,将城防火炮拉过来,打进皇宫!” “不妥!” 杨旦赶忙阻拦,说道:“如果动用火炮,如何向世人解释?” “便说反贼行刺太子,控制了宫门,我等救驾心切,不得已才开炮!” “终究还是不妥。” 杨旦摇着头,说道:“火炮是下下之策,非到万不得已,不可启用。” “皇上已经到了城外,还不算万不得已吗?” “杨大人莫急,江苏还有两万余兵马,最多三天就到了,到时候,主动权还在我们手中。” 杨洪重重哼了一声,没有再说话。 杨旦又说道:“放心吧,江南还在我们手中,皇上回不来的!” 这番话倒不假,因为文官集团的大本营就在江南。 他们的家财田产、贸易港口全在南方,这也是为了杨旦等人为何有底气发动这场政变。 治理国家靠的是什么,皇帝一个人能干多少事? 说来说去,不还是靠着天下的官员。 这些官员身后则是千千万万的士绅,也就是说,政权是操纵在士绅旺族手中。 现在国家强大了,竟然反过头来抢士绅的饭碗,还有王法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