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彦仁天皇这才重新露出笑容,说道:“全赖先生所赐,先生才是帝国最大的功臣!” 孙长河再次叩拜:“谢陛下圣恩,老朽愧不敢当!” 一条兼良此时心都凉了,仅仅一天时间,他就成最大的功臣了! 他现在有些怀疑人生,自己带儒生漂洋过海来到这里,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彦仁天皇继续说道:“帝国更名之后,首先要制定新的礼法,先生可有好的建议?” 孙长河表面平静,心中却已经升起波澜。 制定朝廷礼法,就意味着自己已经进入权力中枢。 这是他在大明朝梦寐以求,却又无法满足的梦想! “陛下可知,礼法为何物?” “请先生赐教!” “这礼法乃治国之本,我扶桑帝国无论天时地利,更胜中原百倍,千年来却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附庸,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礼制不全,法制不善。” 彦仁天皇眼神中全都是期盼,等着他继续讲下去。 孙长河不动声色,继续说道:“陛下乃一国之君,君之下为臣,而臣又以丞相为首,唐宋以来,左右丞相带领百官,同心协力,天下方能长治久安。” 彦仁天皇赶忙道:“我们也有,关白一条兼良,他的本事也很大。” “名不正则言不顺,关白一词取自中原陈述之意,说的通俗些,就是传话的,如何能带领百官?” “那先生的意思……” “陛下应设左右丞相,为百官正名,此乃其一。” 彦仁天皇皱眉思索片刻,很快便下定决心,说道:“既然如此,朕明日便下诏,奉一条兼良为左丞相,奉先生为右丞相,共同治理帝国!” 孙长河心中大喜,却不敢表现出来,继续说道:“老朽此番漂洋过来,不为名利,多谢陛下厚爱!” “先生莫要推辞,这右丞相之位,非先生莫属!” 孙长河面露难色,道:“如果陛下执意如此,老朽再推辞就显得不知进退了,先行谢过陛下!” 彦仁天皇摆手道:“有先生鼎力相助,乃是朕之幸,请先生继续讲解礼法。” 孙长河微微颔首,道:“国之礼法乃是大事,臣不敢擅专,只是数十年读书颇有些心得,今日陈情于此,若有不妥,还望陛下莫怪。” “请讲!” “其一,改国号为扶桑,制定历法,方才已经说过,便不再赘述。” “其二,帝国之下应设礼部,弘扬四书五经,教世人懂得君臣父子之礼。” “其三,臣这一路上听闻扶桑国内语言不一,度量衡不一,所信奉的神祗亦是各不相同,长此以往,恐非社稷之福也,当务之急是确定雅言,统一度量衡,并对不同的神祗进行统一管理。” 彦仁天皇一直点头,听到这里,略微有些迟疑,问道:“本国境内语言差异很大,如何确定雅言倒是个问题。” “陛下不如推广汉语。” “汉语……” 彦仁天皇变得更加迟疑,心中犹豫不定。 孙长河解释道:“如今的汉人也并非来自中原,而是来自关陇一带的周人,他们赶走了商人,入主中原,便成为如今的汉人,陛下虽为扶桑人,可扶桑之君入主中原,有何不可?” “圣贤之礼皆为汉语所书,陛下不妨将汉语立为雅言,下诏推广,方可将礼法之道广泛传播开来。” 看到彦仁天皇沉默不言,孙长河继续说道:“臣举个例子,扶桑境内的各个守护大名,他们手中有军队,便常常怀有野心,甚至会对陛下不恭,唯有推广礼法,命学了礼法的官员前往各地监视,这些人才不敢造次,天下方能长治久安。” 彦仁天皇本来还在犹豫不决,听到孙长河提到各地大名,眼神立刻变得决绝。 “先生说得对,礼法是国之根本,必须立即推广!” 一条兼良却说道:“陛下,我国现状如此,想要变革,当徐徐图之,急不得啊!” 孙长河却说道:“有恒心者事竟成,陛下有志改弦更张,虽然困难,却是扶桑国长久之道,只要决心已定,有何不可?” 一条兼良仍摇着头,道:“事关国本,请陛下三思!” 面对新任左右丞相的不同意见,彦仁天皇忍不住站起身来,不停地来回踱步。 不自觉地,他的脑海里浮想出那些大名的姿态,还有那些恭顺无比的儒生。 相比之下,简直天差地别。 他不想看到自己的权力被挑战,他想要服从! 唯有不断将手中的权力升级,才能让人望而生畏,才能成为真正的一国之君! “朕决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