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顺利进入哈尔滨工地-《我曾叫牛百万》


    第(2/3)页

    老邹作为中间人,牛文举始终没有跨过去,这就是牛文举的高明之处。

    至于礼物,牛文举自然也少不了给对方。

    “成,我就好吃个烧烤喝点小酒,没事!代替我谢谢人家,老邹伱也别干钢筋了,做个安全员在工地各处溜达溜达,也帮我检查一下工地的事情,帮我操个心……”

    当天晚上工头就到邓斌那把会员卡的钱都退了出来,这是整个店铺的独一份,牛文举知道事情成了,直接让粮食学校加工中心那边开始忙活。

    临期食品,酱料,各种作料,牛文举亲自研制的配方。

    按照八块钱的伙食标准,牛文举的饭菜质量绝对物超所值。

    张岩升那边改制的设备,粮食学校的学生负责加工,刘宇民负责运输,第一天更换餐厅,工地的民工就发现了。

    自上而下那叫一个高兴,菜里以往见不到油星,这次里面连肉都有了,更别提亮油。

    米饭也从以前的那种灰色米变成了现在的雪白米饭,光是这一点就让所有民工拍手叫好。

    “这特么才叫人吃的,以前那米至少陈了七八年了,吃了一点味道都特么没有,这是好米,真香!”

    “陈了七八年了,那根本就不是人吃的,米都发霉了,我家有个亲戚见到他们后厨了,那米都变成了粉色,给羊都不吃,草塔鞋码那样的老板肠穿肚烂!”

    “就是,缺了八辈子大德,把那种玩意给我们人吃,哪叫个玩意?”

    抱着牛文举送来的份饭,民工们对以前做饭企业各种吐槽。

    有了好伙食,下午干活也有力气。

    当然这个工地换了好伙食的事情通过口口相传不胫而走,直接结果就是民工不断申请来这边工地干活,就连以前对工头爱答不理的瓦匠都主动给工头递烟。

    农村手艺人面对城市人的套路时都有自己的小算计,隔壁工地工资比这边高一点不假,但是这边伙食好,有肉有油水,这很重要。

    在隔壁工地多赚一百多块钱,每个月要出去两次改善伙食,至少二百以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