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各家的政治偏向-《夫人她不是善茬》
            
            
            
                
    第(2/3)页
    “修身、齐家、平天下……学问不止是死读书,还得修行涵养,思民生、观天下。”老先生犹自慢慢踱步站上讲台,摇头晃脑捋了一把长胡子悠悠说着,慢慢扫过一张张朝气的脸庞。
    此番来听学的少男少女们长相都不俗,少年们姿挺拔,姑娘们貌美知礼,一举一动流畅动人,眼瞧着心情愉悦。
    看向灼华时正好见着她在打哈欠,顿时抽了抽嘴角,伸手一抓,换了教台高度不对,抓了个空。
    严厉直觉想给他递书册,半道上似乎想到了什么,瞄了灼华一眼,动作生生打了个拐弯,又回去了。
    那边不熟悉老先生动作的人,微懵,这是什么操作?
    这厢沈家儿女们低低的笑起来。
    右手边的蒋楠低头飞快的瞄了她一眼,握拳抵唇轻笑。
    灼华朝他们皱皱鼻子,对着盛老先生笑眯了眼,灿然可爱,然后学他们正襟危坐。
    老先生的脸色这才好些。
    “但凡学子科举,无外乎入仕改运,光耀门楣,众位家世显赫,入仕是为壮大家族、风光自身,这些无不可对外人言,然,即便诗书满腹若目光短浅,无激辩之能,中得之后呢?焉能安然长久?”
    言下之意,倘若你们得中之后有人叫你站队投靠,你该怎么回复。
    站?还是不站?
    要站,站谁?要怎么站?
    不站,要怎么回复才不得罪人?
    盛老先生年轻时也曾激情满怀,将自己献身于朝廷,他在翰林院熬了十多个春秋,后进六部,再跻身于内阁,那时他仕途顺遂,风光无两,原因是先帝壮年,铁拳铁腕铁石心肠,无皇子敢贸然出头,他只需将满腔的忠诚献给皇帝一人。
    而先帝晚年,身体日益不如,又宠爱妖妃与其子,闹得满朝动荡,先后受牵连的官员、宗室,不下百人。
    老先生会身陷囹圄,又流放北燕之地,原因就是在“站与不站,又如何站,如何不站”中表现的不够“圆滑和优美”。
    最终导致父母妻儿客死异乡,徒留他一人在世,他心寒之下,便再不肯回归朝廷。
    今日听得这样的话题,眼瞧着底下这几张年轻的面孔,心中不免有些唏嘘,所以才有这样的开篇之语。
    也是要公子们晓得,他们离入朝已经不远,死读书已然不行了。
    姑娘们青春正美,皇子们年少丰茂,灼华缓缓瞧过这些美貌的少年女郎。
    也不知会否有人被家中主君当做“宝”,压在哪位皇子的身上。
    烺云还是一副端肃的样子,无波无澜。
    那厢不论是郑景瑞、柳扶苏甚至是蒋楠、徐惟,表情都有些微妙。
    今上曾立过太子,是嫡长子,五年皇帝南巡遇上此刻,太子为救皇帝而亡,此后皇帝未再提及储君之事,但也不妨碍其与皇子们暗地里的努力。
    如今灶头最热的有三位皇子,赵贵妃所出的三皇子,贤妃应氏所出的五皇子,以及淑妃沈氏所出的六皇子。
    嫡长子英年早逝,二皇子早夭,三皇子便占了个“长”字。
    五皇子多年领兵征战,战功赫赫。
    六皇子游历天下,最懂民生,为陛下多出良策照福百姓。
    是以三皇子与六皇子皆占了“贤”字。
    都指挥使、按察使、布政使,是掌着实权的封疆大吏,他日调任回京多半也是任六部要职的,都是皇子们争夺的对象,眼看着三位大人的任期即将结束,家中也常会谈论吧。
    沈家反倒如宋文蕊所说,免了这烦恼,但另两位到底该选则站谁呢?
    盛老先生到底官场熬过数十年的,必然颇有心得,若得他指点一二,想来定是受益匪浅的,只是……
    “朝堂之事,哪是咱们小儿女可置喙的。”
    其实大家中心想说的是:沈家是六皇子的外家,他们在沈家人面前讨论,若到最后发现站了别的皇子,岂不是很尴尬?
    烺云淡淡道:“出学堂,话不作数。”
    闻言,大家踊跃参与讨论。
    反正他们所说的,也未必就是家族的意思。
    首先大家一致决定是要站队的,因为没人能够在皇子们找上门的前提下,还能装傻充愣的说自己只效忠陛下的。
    否则下场……
    众人轻轻瞄了教台放向:参照盛老先生。
    人家还是阁老呢!
    门生故吏满天下,最后还是被扔到了北燕流放,成了孤老。
    最后大家决定不具体站对,毕竟有些敏感,由老先生以立“嫡长”来开篇,叫学生们以经史子集来赞同或反驳,反正嫡长早没了。
    老先生选了汉景帝刘启,道:“诸侯骄恣,吴首为乱,京师行诛,七国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
    郑景瑞以同是嫡长子继位的汉元帝刘襫为例,指出其人少好儒术,多才却柔懦,重新宦官致使皇权式微,朝政混乱,朝廷由此走向衰落。
    说明嫡长未必就是最好的,再以秦孝公赢驷举例,扩疆拓土,壮大实力,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
    灼华望着窗外,漫不经心的听着,郑家是武将之家,虽郑指挥使叫嫡长子执笔从文,到底耳睹目然十多年,武将之气是刻在骨子里的,站五皇子也没什么意外。
    那边拿着唐玄宗朗声回击,当大中时,四海承平,百职修举,中外无粃政,府库有余赀,年谷屡登,封疆无扰。
    灼华与烺云对视一眼,柳家世代文臣,站六皇子也没什么不对。
    那厢又道隋文帝如何开创新朝代,这厢立马拿隋文帝废长立幼,导致百姓民不聊生回击。
    这边说宋太宗灭北汉,基本完成全国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那边立刻拿了李世民的贞观盛世来歌唱。
    这人说秦始皇独尊儒术,币制改革,首开丝路,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
    那人……这秦始皇是长子登基、又文治武功,愣了愣,问道:你到底哪头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