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数控改造-《四合院:芯生年代》
第(2/3)页
他这个光刻机,说实话,要求的精度不高,自动化程度要求的更是不高。只要把最为耗时费力的更换掩膜,对位,曝光精度等问题搞定就可以了。这么一来,他需要做的就只有三个方面的事情。
一个是伺服电机,导轨,丝杆这些主要部件的精度问题。
二是,自动测量和矫正的方法。
第三是在上面两个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通过程序的方法,进行计算机控制。
为了最快的解决这些问题,他给自己准备的大量的食物,准备好好利用自己的意识空间,进行一下模拟设计。
整个系统,在他的意识里一点点的搭建起来,这个如果不去考虑技术的先进性,他可以非常快的搞出来。
可问题就在这儿,他不能使用太先进的技术,起码不能让这个时代的科学工作者,看着这个东西太科幻了。
这可就困难了!
比如测量和矫正这点,后世基本就是激光测距。可是,这个时代,哪有什么激光二极管啊。难不成,为了这个还要先搞一下激光吗?
可是如果不用激光,还能有什么方式呢?这个可就复杂了呀,机械式的测距定位法,不说精度难以保证,就是设计和制造上的难度一点儿都不小。
思前想后,赵烨还是决定,把激光测距搞出来。
这个东西应用太广泛了,即使是自己这次“避开”了,下次也不可能再避开。
有了这个思路,设计上一下子就轻松了不少。现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了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上,如何提高控制系统的精准度和伺服系统的灵敏度,成了摆在赵烨前面的又一个难题。
控制系统就要求赵烨要为此重新设计一个“计算机”,起码是要在曙光一号的基础上进行小改,使之适应增加一些能够于将来的光刻机相连接的接口。还要有相应的控制软件,这个是需要从头编写的。
虽然这个对于赵烨来讲不太难,但也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完成的。
幸运的是,在曙光一号的研制中,也算锻炼的队伍,有了一定的基础。
现在最不受控制的是京一机,伺服电机和行走系统,这个还得看他们的。
赵烨又技术资料,可是技术资料,并不代表对方就能按照技术要求搞出来能用的产品。
漫长的一夜过去了,当赵烨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他感觉自己好像度过了一个月的时间了。
这也是赵烨最不愿意长时间使用意识空间的原因。试想一下,别人只是睡了一夜,而你却是过了一个月!这种感觉,非常的不好。这会让人产生一些精神上的错乱,不知道哪个是真实,那个是虚幻。
虽然理智会告诉你正确答案,可人毕竟是依靠感官认知这个世界的。理智和感官的冲突,会让赵烨精神变得烦躁。
其结果,就是让此时站在会议室里的赵烨,表现的又是暴躁,又是霸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