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曙光一号的更新换代-《四合院:芯生年代》


    第(2/3)页

    借着这次的“功劳”,沈机也在微电所的边上弄到了一块自己的地盘儿,一个小型的研究所正在准备建立起来。

    沈副厂长已经回去了,跟那边的厂委汇报这次联合研发中取的的成果和经验。

    沈机上下都十分的重视,接着就是有样学样,在他们总厂这边,同样联合了几所院校和研究所,也搞了个联合实验厂。

    不过这个实验厂跟京城这边的沈机数控研究所侧重点就有些不同了。

    总厂这边主攻设计,材料和机械结构。京城这边主攻程控和测量。

    这些建设事宜不用赵烨操心,当然了,他想操心也轮不到他。联合厂这边的建设是罗政委在主持,第一批次建设的,就是家属楼。这次上级很“大气”,直接批复了包括微电所还有沈机研究所两家在内的三十多栋家属楼的建设指标。

    可是,实际开工的确实远比这个数量要多。这年头,土地又不要钱,只要你们厂子有办法,那几乎就是想盖多少盖多少!盖多了没奖励,盖少了有惩罚。

    京城居,大不易啊!很多行政单位也等着蹭房子住呢!你盖的少了,那是要遭“报应”的。

    赵烨这个时候已经又回到京城大学去了。如今他上课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所以他想着还是要珍惜一下做学生的日子。

    可是他想珍惜,慈教授等人却不这么想,借着这次自动化研究的东风,整个设计组都在其中收益匪浅,对于去年的曙光一号机,他们又有了很多新的想法。

    如今赵烨好不容易回学校了,当然要抓紧时间搞它一下了!

    多处理器并行运算已经再图纸上成型了,硬盘的接口也已经做了出来。就连显示屏,718厂都出了更新的型号。分辨率虽然提高的有限,不过尺寸倒是变大了不少。

    而且那边的研究员还“突发奇想”,展开了用crt屏幕代替液晶技术的研究。

    其实这个真心不是很难,要不是赵烨的出现,正常来讲,显示器本身就是从crt屏幕开始的。

    这个基本上是两种思路,一种是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另一种,就是直接用数字信号代替模拟信号。

    转换的话几乎就是把电视机拿来用。代替的话就是修改电视机的成像电路设计,两者各有利弊,就看应用上的取舍了。

    不过就分辨精度和刷新频率而言,后者优势更大一些,也更加专业一些。

    赵烨没有去管这个,只是再给718的技术资料上,写下了自己的观点。剩下的,就让对方折腾去吧,没准儿还有什么意外收获呢不是?科学研究嘛,就是这些,往往都是想研究个a,结果搞出来了b。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赵烨看着慈教授等人跃跃欲试的样子,实在不好意思拒绝人家的这种热情。总不能真的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了吧。

    于是告别了课堂,跟着他们来到了实验室里。

    赵烨先是看了他们画的图纸,这个图纸是在曙光一号处理器的基础上改进来的,基本的架构和功能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为了配合多处理器并行运算,在存储单元和总线上做了一些修改。这个修改虽然很小,但是对这个处理器的功能来讲确实是一个大的改变。

    支持多处理器并行的主板,已经在这次的技术攻关中解决了。可是这一次他们大胆的准备使用四块处理器并行的结构。

    嗯,倒也不是不行!

    看到这里,赵烨突然想,既然都准备多处理器并行了,那么为什么不能多机并行呢?

    咦?这个很有搞头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