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你们想搞互联网?-《四合院:芯生年代》


    第(2/3)页

    “这是因为,我们的曙光二号本身也进行了升级,虽然我们的处理器技术,因为制造设备的问题,提升的有限。

    不过我们把处理器也做了并行处理,现在的曙光二号,有着四块处理器。理论上讲,一台曙光二号的算力,是一号机的四倍。那么联合五台,不就是二十倍么?

    当然了,这也仅仅是理论上的,实际运行中,大概只是之前的十几倍。因为数据交互的问题,多机并行多少会有些运算时间差,造成一定的降效。”

    “哗哗哗”现场一片掌声!

    “了不起,很了不起啊。一年的时间,你们能把新设备的能力提高这么多。你问做出了了不起的成就!”陆教授也在鼓掌,他真的是为我国的微电子研究感到高兴。

    一年的时间,竟然有了这么大的进步,非常了不起!

    赵烨听着这里的掌声,自己也跟着鼓起掌来。

    等到大家的掌声停止了,赵烨这才接着介绍。硬盘连接功能,可以很好的存取数据,特别是大型数据。这一下,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范围。

    然后去所有的二号机,都能通过数据交换机互联在一起。虽然并行运算只能支持五台,但是相互之间发送数据还是没问题的。

    这个功能可是太实用了,这会节省大家多少时间啊!于是纷纷要求赵烨演示一下发送的方法!

    赵烨也不含糊,立马就掏出一张软盘,塞进了一台计算机里。

    “这是什么?”陆教授问道。

    “这个是我们另一个功能,这个东西叫做软盘,这个洞口里面,就是软盘的读写器。可以通过这个设备,把软盘中存储的数据读取但计算机里。”

    “这么说的话,软盘是不是就相当于大型机的纸带?”

    “确实是这样的!”赵烨回答道。

    “哦!”那人赶紧记了下来。他没用过这个什么软盘,所以也没说那个更好用的话。不过感觉这个更先进吧,要不然就没意义了。

    “这个软盘能存储多少数据?”又有人问道。

    “理论上,这个软盘能存储32kb的数据。当然实际的可利用空间没有这么大,最大只能存储27500个字节左右。”说着,赵烨就在计算机上操作了起来。

    屏幕上还是熟悉的命令行界面,不过这次的屏幕大了一些。

    “启动:a://”

    随着执行按键按下,屏幕上迅速显示出:

    “a:

    (1)曙光二号操作命令集

    (2)曙光二号维护指南”

    赵烨在这里停顿了一下,然后用方向键选择了一个文件名,再按执行按键。这个时候,屏幕上就显示出了一篇对曙光二号操作命令的介绍文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