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准备迈大步-《四合院:芯生年代》


    第(1/3)页

    第128章  准备迈大步

    赵烨回到了厂里,一头就扎进了八号实验室,一连三天都没有出这个院子。

    他没干别的,而是在写计划书。

    整个计划分为:一年目标,两年计划,三年展望,五年规划!

    第一年,也就是从这一天算起,到下一年的五一,要实现三微米的制程工艺,将芯片的技术水平提高到后世的8086的层次上。

    这样一来,只要有了这个基础,他就能让自动化领域,迎来一个爆发式的成长。

    而小型电脑的实现也就有了更加可靠的芯片。

    要知道,曙光二号的制程工艺是八微米,而一下子到三微米,这个跨越的可不仅仅的一小步,而且从材料,到加工设备,再到精密控制,封装工艺等等的一次全面升级和重大考验。

    这个技术要求提出来,赵烨都能想到慈教授和董所长这些人的脸色。那一定比死了老子还要难看百倍。

    赵烨敢说,如果再目前这样的基础上来让他们自由发展,就是再过十年,他们也不一定能做到三微米。

    这不是说赵烨有多么的牛,而且这些人看不到,或者说想象不到制程工艺进步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影响。

    他们一定会按部就班的压榨干净八微米技术成果后,到了实在不得不进步的时候,才会考虑进一步的发展制造工艺的进步。

    这不是赵烨猜测的,这是这个时代所赋予的。

    还是那个原因,电子产业跟其他产业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他们来做这个事情,只会努力的扩大芯片的应用范围和领域,然后再这款芯片跟不上周边应用的需求后,才会考虑升级芯片的性能。

    这种思路不能说错,甚至赵烨也知道这是无比正确的选择和规划。

    但他不能这么做!他的生命是有限的,就给我们国家的机会也是有限的。

    应用的拓展可以让别人来搞,他最大的任务就是升级再升级,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努力把这个产业带到一个绝对的高的领域里,只有这样,他才能让别的国家望而却步,连追赶的勇气都没有。

    想想看,后世我们在是造还是买上下了多大的决心?赵烨敢肯定,像西方那样的资本至上的国家,一定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假如他们不愿意做正确的选择,那么大家就比生产力好啦!在这个方面,看看后世的那些传统行业就知道了,离开了我们的生产力,世界人民是活不下去的。

    赵烨的报告交了上去,别人还没怎么样呢,微电所的那些人各个都是目瞪口呆!要不要这么赶啊!如此大跨步的往前冲,真的有必要么?

    现在我们要做的,难道不是更努力的拓宽芯片的应用领域这样的事吗?

    这才刚刚研制出来了八微米的制程工艺,工人们都还没有学利索呢,你这就要搞三微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