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赵烨的黑科技(下)-《四合院:芯生年代》


    第(2/3)页

    “可以,合成一克辺(bian)需要一百万立方米的,合成一克囼(tai),需要五百万立方米水。合成一克銸(zhe),需要五千万立方米水。合成一克钉,需要五千万立方米水。合成一克蚩,需要一亿立方米水。另,保存这些物质,需要特殊容器,合成一个容器需要一亿立方米水。”

    赵烨看着这些数据,直接就被吓傻了。这还怎么搞?仅仅是合成这些东西,他就要消耗地球上近十亿立方米的水资源。虽说地球上的海洋够大,也不缺这么点水。但是他可是想要批量生产的,地球上的水再多,也经不起他这么糟蹋吧?

    “制造一个低等的二等人工智能,需要多少这种物质?”赵烨不死心的问道。

    “辺22克,囼17克,銸50克。钉和蚩要看产品的性能要求,0.001-50克不等。”听着这些数据,赵烨最终还是没下定决心。

    退而求其次,他想的还是在现有的材料基础上,做一种基于目前人类已掌握的材料的人工智能算了。比如绝密飞行中的那颗无人机的“大脑”。要达到一样的水平,那是不可能的。但做出个弱化版的来,系统还是能给出解决方案的。

    即使是弱化版的,赵烨也需要一种特殊的物质,金属氢。

    氢这种东西,在自然状态下,要么是气体,要么是液体,在极限状态下,还有可能结成冰。但变成金属,这个想想都觉得科幻。

    这个状态,在现代物理中,只是有人想象过它的存在,假如给氢原子,施加足够的压力,那么他的电子就会被压缩进他的原子核,与质子中合成中子。而在这个压缩过程中,在电子与质子中合之前,氢就会呈现金属状态。

    不过它想要保持这个状态,就目前的理论来讲,他需要保持足够的压力和温度。

    这样的物质能够在常态下存在吗?系统给出的答案是可以,只要在其中增加一颗电子,他就能保持常态下的存在。

    要不要做出这么个东西来?

    赵烨一时间有点儿拿不定主意。不过最终,他还是没有经得起诱惑,想着在空间里合成一个这样的东西看看效果。

    想通了个,赵烨就从空间里退了出来,重新回到了床上,抱着老婆一觉到天明。

    等天亮以后,他连早饭都没吃,直接就出去跑步了。

    丁秋楠还是极少见赵烨锻炼的,今天不知道抽什么风,一大早就说要出去跑步,连饭都顾不上吃了。

    赵烨直接就跑到了利华公司,让值班人员给他取来了一把车钥匙,开着车直奔不远处的清河。

    清河不算大,上面还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不过在冰面以下,还是流淌着活水的。赵烨来的目的就在于此。合成这种金属氢,需要的水量可是不少。虽说没到夸张的级别吧,但一克这种东西,千把吨水还是需要的。赵烨这才直接就把这段河道下面的水给抽干了,只在表明留下厚厚的一层冰。不过这没关系,用不了多长时间,上游的河水就能补足这段河道,没有人知道,地球上凭空消失了几万吨的水资源。

    此时的赵烨,正在空间里看着这种神奇的金属。他的密度比铝要低得多,金属特性也很差,不过它神奇的地方也有很多。比如它几乎没有电阻,再比如当它的原子以正24面体结构排列时,他的强度、塑性、韧性、耐热性、成形性、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几乎是钛合金的几百倍,同体积质量却是只有钛合金的十分之一不到。另外,当它以单层存在时,用它围城一个四面体,它可以束缚住巨量的电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