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是今年以来,他的身体状况急速恶化,眼见得是一日不如一日,他自知大限将至,一直想要陈诚早点登上帝位。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机会,是决不会放过的。阎忠拖着病体对陈诚道:“我已经时日无多了,大王难道就不能成全我这几十年来的念想吗?” 陈诚宽慰他道:“伯道你不过是偶感风寒,调养一段时间就好了。” 阎忠望着陈诚几十年来没有变化的样子,长吁短叹地道:“我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不行了就是不行了。大王已经让陛下做了几十年的太平天子,足以对得起先帝的提拔之恩,也该是时候为子女和我们这些老部下考虑一下了啊!” 陈诚看着阎忠满头的白发,心中不由得感慨岁月如刀,他思索了一会,说道:“那就在今年秋天吧。” 得到了明确的答复,阎忠很是高兴,他站起身来,大笑几声,“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几十年来,跟天子一起住在长安的那些朝堂大臣都已经凋零殆尽,陈诚也没有再往里面加人,司空,司徒,司马之类的官职都给空了出来。天子身边的近臣换了一茬又一茶,却再也没有了可以商议大事的重臣。 等到洛阳传来大将军,魏王陈诚想要再往上升一升的消息后,天子刘辨居然长舒一口气,像是将过往的担心都给放下了,他坐在皇宫大殿中的椅子上,自言自语地道:“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伏皇后垂泪道:“若是家父还在,必然不能使贼人如此逼迫陛下!” 刘辨苦笑道:“即便是汝父尚在,又能有什么用?现在全天下的士人和官员都是大将军的学生,能当皇帝到今天,已经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了。” 他认命道:“事已至此,也不用再往后面拖了,叫人进来草诏吧。” 省部的官员们早就在等着这一天,尚书令诸葛亮接到诏书后将一切都安排的明明白白。陈诚也不矫情,接到了刘辨的禅让诏书之后,把身上的衣服一换,就变成了皇帝。然后下面的人该封侯的封侯,该赏赐的赏赐。 侍中令司马懿,尚书令诸葛亮等人问道:“如今陛下践祚,改国号为魏,如何?” 陈诚笑着道:“我本是汉人,将来皇帝的位置也会传给刘胜,他身上有着先帝的血脉,国号就不用改了,依旧称呼为汉。要是觉得容易搞混淆,就叫季汉,银汉好了。” “年号又当如何称呼呢?” 陈诚是个有取名困难综合症的人,想了一下,说道:“洪武,永乐这两个里面,哪个更好一些?” 大臣们商议了之后,认为用“永乐”会更妥当。陈诚对这些事情都是无所谓的,就算是用天启,崇祯,也不会觉得晦气,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今年依旧是建安年,明年则是永乐元年、 春秋的时候,有田氏代齐,现在又有了陈氏代汉。虽然朝廷和军方都是欢欣鼓舞,但是民间依旧有很多人觉得这样是不对的,他们不敢造反,就写了很多讽刺的,诗歌之类的东西,讥讽陈诚身为臣子,却犯上作乱,谋夺了刘氏的江山。 这样的闲言碎语很多,锦衣卫收集上来之后,建议要狠狠地杀一批,抓一批。现在朝廷已经在日本和南洋开了分基地,可以流放人的地方又多了不少。陈诚见了那些暗中讽刺的话之后,哈哈大笑,然后下令不用去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