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科举-《回天剑狂》
第(2/3)页
这里虽然是杜伏威的地盘,可杨英若真要办了黄逸,杜伏威也不会不给这个面子。
“我想,大家都不喜欢门阀吧?中饱私囊,欺压百姓。为什么皇帝不削弱他们的实力?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难道不懂么?”黄逸问道。
“你以为当今皇帝不想削弱门阀势力么?”杨英说道:“你可知何为九品中正制?”
“略有耳闻。”黄逸说道:“汉末以来,天下动荡,人才流徙,无法进行察举,所以曹丕创制九品中正制,以选拔官吏,扩大政权基础。其办法是,在朝廷选择贤能与有识鉴的官员,担任其本及州、郡的中正官,由中正官负责查访散居各地的同籍贯的人事。”
“不错!”杨英点头道:“中正官依据的是谱牒家世、德性、才能评定人才优劣,定为九品,据以作任官的标准。九品中正制初行时,尚能秉持用人“唯才是举”的原则,不分门第高卑。但人皆有私心,中正官在评选时不免偏私。所以制度到了后来,中正官只推选自家氏族子弟。造成现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许多门阀也因此而产生。”
“门阀……”杨英叹了口气,摇头苦笑道:“你可知朝堂上,有一半以上的人,是由门阀推选出来的。他们效忠的到底是大隋,还是那些门阀?即便皇帝能一举消灭这些门阀,大隋朝中还有何人能用?”
“……”黄逸沉默了片刻。
他如何也想不到,大隋朝上的情况,比他想象中的还要糟糕。
“难道,就没有办法改变现状么?”黄逸仿佛喃喃自语。
“并不是没有!”杨英说道:“先皇曾发布三省六部的制度,就是为了取代九品中正制。让几大门阀互相牵制的同时,暗中培养真正属于我大隋朝廷的力量。”
“只可惜……”杨英叹了口气,摇头道:“我大隋天子千辛万苦培养出来的力量,仍然抵不过四大门阀的联合打压。唯有四大门阀意见不统一时,才会互相牵制,让皇帝有个喘息的机会。”
王行满想起兵部尚书李园通,同样惋惜的叹了口气。
“如果楚国公还在世的话……”杨英一句话,顿时令大家黯然伤神。
杨广能够继位称帝,楚国公杨素功不可没。
杨素少而轻侠,俶傥不羁,兼文武之资,包英奇之略。
黄逸曾看过一本名为《盛世危言》论文集。郑观应写道:古之所谓将才者,曰儒将、曰大将、曰才将、曰战将。孙膑、吴起、白起、耿弇、杨素、慕容绍宗、李光弼、马燧等,才将也。
书中所提到的名字无不在后世如同不败战神一般的传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