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翌日。 内阁就降下谕旨,要对会试进行改革。 改分南北取士为分省取士。 让礼部根据各省历届会试取士比例和近年取士之数,部议给各省分配固定额度。 对文教不盛之地适当照顾,保证每届都有各个省的进士出现,且留出公共额度,以便文教兴盛之地多进优才于朝廷。 谕旨还明确表示,对嘉靖二年癸未科会试的取士名额进行临时调整,分南直一半给其他省份,给河南特增十个名额,以褒两朝元辅刘健辅弼两朝先帝之功和请贺天子嘉礼之德。 刘健在旨意下达后,就上了谢恩本。 阁臣九卿见到刘健谢本后,都松了一口气。 因为,这意味着刘健不会强力阻止皇帝,同时,他们又可让刘健去分担天下南直人的怨恨。 “为什么会这样?!” “晦庵公难道没有打算劝谏天子对江南犯事士族法外开恩,反而借此为自己家乡邀恩?!” 新科探花徐阶就在得知此事后,一脸惊诧。 随后…… 他就急忙与同乡翰林侍讲崔桐一起离开翰林院,来拜见了如今南直领袖礼部左侍郎吴一鹏。 吴一鹏这时也已得知了此事,而在徐阶和崔桐来后,还因此沉着脸说: “这就是阁臣九卿中,没有我们吴人的后果!” “但凡我们有个人在阁臣九卿里,也不会让这样的旨意轻易下达!” “至少会拼死力谏!” “不会让朝廷轻易拿我们南直为代价来救天下!” “而且,没有人在阁臣九卿里,很多事,我们就会比别人知道的晚许多,很多事情,败就败在晚知道那么一二日。” 吴一鹏说着就一脸激愤起来。 徐阶道:“可我们现在也可以力谏啊?” 吴一鹏苦笑说:“现在没用了,王命已下,连晦庵公都上本谢恩了,谁还敢封驳?” 徐阶和崔桐听后皆捏紧了拳头。 吴一鹏则起身拍了拍他们的肩膀:“要忍!好好做官,好好展现自己的才德给天子看,要尽快让我们南直能够有人进入内阁,至少要成为九卿之一。” 两人皆郑重地点头。 不过,徐阶这时则主动对吴一鹏说道:“可是,我们俩即便将来有幸得天子器重,也是多年以后,关键是眼下,我们南直得有人成为内阁九卿才行,而且如果眼下没人在阁臣九卿之中,我们这些后生恐也难进步啊!” “子升说的是啊!” 听徐阶这么说后,吴一鹏不由得瞅了徐阶一眼,然后颔首回应着。 接着。 吴一鹏又道:“眼下,不但应该要在阁臣九卿中有我南直之人,还应该有一位足够有声望影响天子的人才可啊!” “吴公的意思是让震泽先生可以被起复回朝?” 徐阶这时问道。 吴一鹏点头。 崔桐也跟着道:“这样极好!” 徐阶也跟着笑道:“这样的确好,但问题是如何让天子愿意起复震泽先生才是关键。” “这是后话。” “现在关键是如何让震泽先生自己有回到朝堂的心思。” 吴一鹏道。 徐阶道:“那只能让乡人们力劝了。” 吴一鹏颔首,对徐阶道:“你给令外祖顾公写信,汇报此事,然后就说是我的意思,我希望他去劝劝震泽先生,让震泽先生愿意回朝为乡人执言!只要震泽先生愿意,朝中奔走之事,我来办。” 徐阶拱手称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