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这对于素来连财政都是稀里糊涂如一笔烂账的大明帝国而言,能对皇帝和他的执政大臣更透明,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且说! 这次漕运改商运,得利的也不只是朝廷和军户。 还有费宏、王琼、王阳明这些大官僚大地主。 因为他们的家族,成为了承办漕运的官商。 相当于,以前漕运是官运时,权贵豪绅们侵吞和省下来的那部分漕运和钞关税之利,被他们以卖朝廷粮食等的方式给瓜分了。 朱厚熜不反对他们得利。 毕竟,他也需要新的既得利益者,帮他去对抗,旧的利益既得者。 只要,新的利益既得者,在瓜分新的利益时,对他也有利就行。 而且! 话说回来,若不是因为这样的改革对费宏、王琼等有好处,他们也不会有那么大的积极性,乃至愿意付出那么大的代价。 尤其是费宏,那可是牺牲了自己的儿子。 但这也没办法。 改革注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从别人口中夺食,很难不被咬上一口。 只要回报够大,就不算亏。 但也不能因此,就不做提防不小心。 朱厚熜在这次改制过程中,也付出了代价。 他的代价就是,少了一位非常信任且医术高明的御医。 即周太医。 这是他的王府旧人。 也是第一个因为他改制而死于非命的王府旧人。 这对他的基本盘造成的冲击不可谓不小! 虽然朱厚熜最终查出了真凶,还为此凌迟了不少人,他相信也震慑了不少人。 但这让他,也不得不因此进一步总结教训,争取在内卫制度方面继续加强。 为此。 朱厚熜将司礼监掌印太监谷大用叫了来,问道:“崇文门眼下钞关税增加了多少?” “回皇爷,光眼下这半年,就增加了两万多银元!” 谷大用回道。 朱厚熜听颔首:“很好!” “这样,你在各宫门处,设一个密告匣,让宫中的人都可以将自己风闻到的事写到密告信上,然后投递到匣中!” “若查实所告为真,朕会重重有赏,一次赏五千银元,由密告同一件事者分之。” “每三月选查一次。” “经查不实者,也不予治罪,只当风闻奏事而已。”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