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两徒发威,百官震动-《混在大明当老师》
            
            
            
                
    第(1/3)页
    随着弘治皇帝一声令下,校阅正式开始。
    两队兵马如同演兵一样,从校场两侧井然有序的进入,他们持刀下马,威武无比的却又沉默的展示着大明军事力量。
    这些兵马是大明的精锐,战斗力十分强悍,就算是比之鞑靼大军,也不遑多让,而他们所属则是兵部。
    再然后,便是重头戏了。
    襄城伯李鄌拔出长刀,目光如电般鹰顾四方,待看到张灏等人,尤其是赵秀的时候,他眼中掠过一丝不喜,神态却丝毫不动,口中喝道:“阅!”
    声音雄浑有力,到底是军伍出身的襄城伯,让人一听便振作精神。
    参与校阅的武勋子弟不敢怠慢,纷纷列阵演练。
    在大明建国之时,校阅是非常郑重的,任何礼仪都不能逾越。
    除了列阵以外,还有骑射,搏斗,秋猎等等……
    但到了现在,后者基本都已经形同虚设,全部都被文臣的一些东西取代,只有列阵还保留着。
    于是,文武百官们便看到,正在接受校阅的武勋子弟们,纷纷站在了一起,手持长刀列出方阵。
    至于他们表现的姿态……
    就有些差强人意了。
    站姿不正,步伐不一,表情也各有不同。
    毕竟都是些身份显赫的少年,平日里身娇肉贵的,谁会闲的没事去吃这种苦头。
    弘治皇帝坐在最高的位置,俯瞰下方的武勋子弟们,表面上虽然不动声色,但心里却叹了口气。
    大明国力空虚,一日不如一日,虽然自继位来十三年过去,兢兢业业的操劳国事,时常减免赋税,积极赈灾拨款,可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而且自土木堡之变以后,整个大明的武勋们在精神上遭遇了巨大的打击,连带着这些子弟们也都良莠不齐,让他如何不担忧?
    想到这,弘治皇帝颇有意兴阑珊的念头,思忖着是否日后取消掉校阅一事,毕竟劳民伤财,只是仔细一想,觉得还是不能动。
    祖宗礼法可以变动,但决不能废。
    百官并不知道弘治皇帝的想法,按照规矩,他们纷纷出声恭维。
    先是四位内阁大臣发声。
    内阁首辅徐浦颇为老迈,因此只拱手赞道:“承蒙陛下圣恩,大明以武开国,有如此英武儿郎,乃有中兴之势。”
    刘健也跟着赞道:“文以治国,武以安天下,诸位国公勋贵之后,着实不凡。”
    谢迁马东阳也称赞不已,抚掌而鸣。
    武勋们倒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没那么厚的脸皮,只是冲弘治皇帝拱手,口称皇恩浩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