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打草惊蛇-《神秘武则天》
            
            
            
                
    第(2/3)页
    亲王帐内府配有典军、副典军、帐内兵六百六十七人、校尉、旅帅、队正、队副等武官,负责守卫陪从亲王之事。
    由此可见,大唐亲王拥有的全部兵马,包括文官在内,不会超过两千人,即使一百个亲王百众一心,合在一起的兵力也只有不到二十万人。
    而武后平定扬州之乱,一下子就派出了三十万人,所以大唐亲王的藩镇势力对朝廷的威胁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武后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敢大胆动手的。
    李譔思来想去,没有头绪,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
    赵典签看到主子忧心如焚,焚心以火,指着案几上摆放的金黄七彩祥云锦缎圣旨,提示道:“主公为什么不利用这个做做文章呢?”
    李譔看着圣旨,突然灵感一现。他想到了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此人和自己是小时候的伙伴,勇敢好斗,有一股冲劲。
    如果自己伪造圣旨送给李冲,他必定头脑发热,立即起兵勤王。李譔想到这里,立即行动起来。府柜里收藏有金黄色的七彩祥云锦缎,自己也临摹过钟绍京的书法,又有现存的圣旨格式可以照搬。
    李譔拿出府中最好的笔墨和端砚,先在宣纸上打好草稿,再认真地过录到金黄色的七彩祥云锦缎上。又命人雕刻了一方玉玺,印上红泥,盖在锦缎上。
    赵典签看后说:“这个圣旨可以以假乱真了!”圣旨伪造好以后,装在公文包里,李譔派赵典签把圣旨送给李冲。
    赵典签骑着快马,赶到博州。琅琊王李冲正带着随从在州府附近的山上游玩,他手拿弹弓对着泡桐树上的鸦雀弹去,鸦雀吓得飞走了。
    李冲哈哈一笑,又拿着弹弓继续弹雀。从山上走到山下,山下有一个清澈的池塘,李冲走得身上冒汗,便跳入池塘游泳。
    一会儿蛙泳,一会儿仰泳,李冲好不舒服,干脆仰卧在水中不动,静看蓝天。赵典签到博州府衙等了很久,也不见回,只得回旅馆休息。
    第二天,赵典签又来到博州府衙,见到琅琊王李冲后,郑重其事地拿出公文包,取出圣旨献上。说:“这是皇帝陛下派范内侍秘密送给韩王李元嘉的圣旨,因为事情机密,关系重大,所以不能公开一一发送,只送给德高望重的韩王,由韩王牵头告知李唐宗亲!”
    李冲展开圣旨一看,见上面写的是:“朕遭到太后幽禁,请诸王赶快各自发兵营救,共赴洛阳勤王!”
    李冲先前也接到了武后的诏书,正感到左右为难,心惊肉跳,现在又看到了皇帝李旦的圣旨,感到李唐天下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即将被篡夺,所以痛哭流涕,悲伤不已。
    赵典签见状暗喜,送假圣旨的目的达到了,于是起身告辞了。回到通州公府,向黄国公李譔报告了李冲的情况,李譔很得意。
    李冲雷厉风行,说干就干,马上派长史萧德宗招兵买马,准备发兵勤王。不象李譔,什么都知道,就是不行动。
    长史萧德宗从王府中拿出大量钱财,树起招兵旗,招了一个月也只招到五千兵马。拿五千兵马去和朝廷作对,无异于拿鸡蛋碰石头!
    李冲召集幕僚开会,商讨对策。会上,李冲拿出皇帝李旦的圣旨给幕僚们看,以坚定他们赴洛阳勤王的决心!
    魏司马以前见过皇帝玺书,他仔细看了圣旨后,指出其中的破绽,说这个圣旨是假的!与会官员都大吃一惊,仔细再看,果然有问题。
    李冲惊讶地说:“哎,原来黄国公李譔送来的玺书是伪造哒!这可怎么办?咱们树旗招兵的动静搞得很大,不可能再解散吧!”
    萧德宗拍案而起,说:“圣母神皇已下明诏,诸州都督、刺史以及李唐宗室、外戚在她亲拜洛水前十日聚集于神都!也就是说,琅琊王必须于十二月十五日前到达神都,到明堂朝贺。”
    “琅琊王如果按照诏书的要求按时去神都,必定是送羊入虎口,如果不去,又会被加以违诏的罪名!所以咱们现在的处境是进退两难呀,不起兵反抗,难道还有第三条路可走吗?”
    李冲的弟弟李洽和李温鼓掌赞同萧德宗的意见。
    李冲说:“起兵反抗是咱们现在能走的唯一的道路,问题是咱们如何去争取胜利?只有胜利了,才能保证在座诸位的安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