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大热(第一更)-《我没想当影帝》
            
            
            
                
    第(2/3)页
    也就是说,肯定有奖!
    《南方车站的聚会》包括《好莱坞往事》都已经打道回府…
    老胡、万芊甚至没有通知沈明,心情应该挺失落——毕竟国内各种宣传报道…
    《小丑》真没怎么报道——这电影铁定没法在国内公映!
    最后这两天,可能是因为媒体环境的影响,大家都说你是热门,你是热门,搞得沈明也忍不住有些幻想。
    心态得调整啊!
    拿奖这种事情,你可以关注,但千万别当真。
    还好他不是那种对奖项近乎偏执的家伙,就算没拿到奖,失落一阵便罢了。
    华纳兄弟那边一直在公关金棕榈,但是拿了金棕榈就意味着沈明的影帝无缘了…
    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评奖规则一直在变。
    1991年波兰斯基把金棕榈、最佳导演和影帝全部颁给了科恩兄弟的《巴顿芬克》,此后戛纳电影节就规定一部电影只能拿一个奖,但可以附带一个表演奖,比如94年张一谋的《活着》就拿到了评审团大奖和影帝。
    后来,戛纳电影节干脆明文规定:
    戛纳的七个奖项只能有一个奖出现双黄,而且这个奖不能是金棕榈;
    一部电影只能拿一个奖,除非这个奖是最佳剧本或评审团奖,在经过电影节主席批准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再附带一个演员奖,比如2016年法哈蒂的《推销员》获得了最佳编剧和影帝两个奖。
    这种规则保证了主竞赛单元的七个大奖中,至少会有六部电影获奖,最多只能有八部电影获奖。
    其实,好莱坞明星不是太看重三大电影节的影帝影后。
    对美国演员来说,三大电影节的影后,对他们的表演生涯,确切的说,片酬没有太大的加成,不值得上心。
    但那是金棕榈就不一样了!
    金棕榈的艺术性还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对北美以外的影迷来说,金棕榈相当于一道相当耀眼的光环。
    这种情况下,沈明也不好让华纳兄弟把公关目标换成影帝…
    ……
    酒店门口,沈明在等人。
    “滴滴!”
    明仔才跟影迷合影,便听到汽车的鸣笛声,从远处的夜色中,缓缓驶来。两具大灯晃得眼晕,然后就听车门啪地一开,一个黑乎乎的人影扑了过来。
    “哎呀,你个小胖子!”
    他紧紧抱住那个软软的身子,借着她的冲劲,原地转了两圈,笑道:“怎么才到啊?”
    程萧抱怨道:“飞机晚点了!我都瘦了!”
    “…没瘦啊,依旧壮怀激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