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一、巡洋舰 1、侦察/轻巡洋舰 虎字号——中国设计建造,1905年起自建10艘(1910年全部完成)。1908年起为朝鲜建造4艘(1911年全部完成)。1908年起日本按许可证建造4艘(1910年全部完成)。 标排:3517吨 航速:28节 主炮:2门150毫米/45倍 副炮:8门120毫米/45倍,6门75毫米/50倍速射 鱼雷:2座双联500毫米发射管 续航力:7200海里/10节,4500海里/18节 乘员:368名 豹字号——中国设计建造,1910年起自建12艘(1914年底全部完成)。1912年起朝鲜按许可证建造4艘(1915年底全部完成)。 标排:5860吨 航速:30节 主炮:8门150毫米/45倍 副炮:8门90毫米/45倍,2门60毫米高射 鱼雷:4座双联550毫米发射管 续航力:9000海里/10节,5800海里/18节 乘员:381名 水机:1架 豹字改——中国设计建造,1915年起自建4艘(1914年底完成1艘)。 标排:5970吨 航速:30节 主炮:8门150毫米/45倍 副炮:8门90毫米/45倍,2门60毫米高射 鱼雷:4座双联550毫米 续航力:9600海里/10节,6000海里/18节 水机:1架 乘员:389名 球磨级——日本设计建造,燃煤锅炉动力,1910年起自建8艘(1915年底全部完成)。 标排:4520吨 航速:25节 主炮:2门150毫米/45倍 副炮:8门120毫米/45倍,8门75毫米/50倍 鱼雷:4座双联500毫米发射管 续航力:8000海里/10节,4900海里/18节 乘员:374名 到1914年底,东亚联盟有60艘轻巡洋舰在役,其中43艘为对俄战后新造。 中国28艘,其中战后新造的为23艘。 日本20艘,其中战后新造的为12艘。 朝鲜12艘,其中战后新造的为8艘。 具体如下: 中国—— 现役:豹字改1艘,豹字12艘,虎字10艘,剑字5艘,合计28艘。 预备役:刀字4艘(德造),雨字6艘。 练习舰:剑字1艘,雨字2艘。 日本—— 现役:球磨级8艘(自建),虎字号4艘(许可建造),朝日级4艘(英造),笠置级4艘(自建),共20艘。 预备役和练习舰:高砂级4艘(德造) 朝鲜—— 虎字号4艘(购自中国),豹字号4艘(许可建造),仁川级4艘(德造),共12艘。 预备役和练习舰:江华级4艘(德造) 2、装甲/重巡洋舰 超勇级——超勇(2代)、扬威(2代),1905年开工,1908年服役。 标排:15018吨 航速:24节 主炮:2座双联305毫米 副炮:10门150毫米,8门75毫米 防护:主装甲带200毫米 续航力:8000海里/12节 水机:1架 昆仑级——昆仑、祁连、秦岭、天山,1909年开工,1912年服役。 标排:11815吨 航速:28节 主炮:4座双联210毫米 副炮:4座双联120毫米,2门60毫米高射,4挺机枪。 防护:主装甲带200毫米 续航力:9000海里/12节 水机:1架 二、驱逐舰 狼字号——中国设计建造,使用帕氏涡轮机,1905年起自建24艘(至1913年全部完成),1908年起朝鲜按许可证建造8艘(至1912年全部完成)。 标排:1090吨 航速:33节 主炮:3门120毫米/45倍 副炮:4门37毫米速射炮,2挺机枪 鱼雷:2座双联550毫米(鱼雷8枚) 乘员:137名 阳字号——中国设计建造,1913年起共建造*艘(至1914年底完成18艘),1914年起朝鲜按许可证建造8艘(至1915年底完成6艘)。 标排:1470吨 航速:33节 主炮:4门120毫米/45倍 副炮:4门37毫米速射炮,2挺机枪 鱼雷:2座三联550毫米(鱼雷12枚) 乘员:139名 村雨级——日本设计建造,1905年起共建造12艘。(至1913年全部完成) 标排:760吨 航速:33节 主炮:3门75毫米/50倍 副炮:4门40毫米/50倍 鱼雷:2座双联500毫米(鱼雷8枚) 乘员:91名 朝潮级——日本设计建造,1913年起共建造12艘。(至1914年底完成9艘) 标排:970吨 航速:33节 主炮:3门120毫米/45倍 副炮:4门40毫米/50倍 鱼雷:2座双联550毫米(鱼雷8枚) 乘员:112名 至1915年底,东亚联盟在役的94艘驱逐舰中,战后新造舰的比例分别如下: 中国50艘(新造42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