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804章 暴怒的李二-《贞观无太子》
            
            
            
                
    第(1/3)页
    未来的大明该是什么模样的,长乐想过不止一次。
    她喜欢大明,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大明的一点一滴,都是她亲眼见证的。
    甚至在如今的宫墙之上,都还有她昔年为之奋斗过的痕迹。
    她又怎么可能不喜欢?
    相比大明,大唐对她而言就太陌生了。
    从出生她就久居皇宫,甚至连长安城都不曾了解过。
    在大唐,她的天空就那么大,看到的世界,就那么大。
    但大明不一样,在大明,她无疑是自由的,也是随心所欲的。
    也只有在大明,她才能如此。、
    所以,她是很认真的在思考着大明的未来。
    人嘛,就是如此,自己打造的地方,才是最有成就感的。
    “走,出去转转。”长乐顿时就来了兴趣,说道,“真要编撰出能利国利民的大明律,了解老百姓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听她这么一说,姚小胖顿时眼睛都亮了,这段时间他可是被这些书籍给整疯了,能出去放放风,他怎么可能不愿意。
    很快,众人便在王进的护佑之下出了青天衙门。
    如今的日月山,倒是没有了最初的繁华。
    当然,这不是衰败的表现,而是大明一开始就将大明诸多的工坊迁徙到了草原六城。
    作为都城,经济发展自然是需要的,但却并不是必须的。
    李承乾一开始就有机会的在将日月山打造成大明的政治中心。
    而且,在剔除了繁杂的工坊后,日月山的管理顿时也顺畅了不少。
    尤其是别国的探子,在日月山想要隐匿起来,就更难了。
    ……
    同一时间,暹罗。
    当长乐在体察民情的时候,李二却是意气风发。
    无他,就在两个时辰前,暹罗国王举国投降了。
    倒不是说暹罗没有反抗过,只是在大唐无情的铁蹄下,他们所有的反抗都是徒劳。
    当他们引以为傲的象兵衰败后,投降也就成了理所当然之事。
    “蒙泰的人头就交给鄂国公处置吧。”看着暹罗送来的人头,李二笑道,“说起来,此番我大唐南下,也不过是这蒙泰不识礼数,既然鄂国公才是真正的苦主,交给鄂国公处置倒也理所当然。”
    虽然大唐南下的原因是什么大家都清楚,但没人会承认的。
    所以这口锅就让尉迟敬德背着吧,谁叫他当初要出这个风头?
    不过房玄龄看到这颗人头,却是摇了摇头,半晌才说道:“这蒙泰倒也算个人物,虽然不修私德,但他治下的那泰府,却是挑不出毛病。
    此人若是在我大唐为官,定然是能庇护一方的父母官。”
    对于蒙泰,房玄龄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当大军南下之后,他便随李二一道南下,见识过那泰府的民风之淳朴。
    这一切的功劳,自然就被他归结在了蒙泰头上。
    当然,他也并非是张口就来,也是实实在在的去和那泰府的百姓沟通过,才有此结论的。
    和他有着相同看法的还有魏征,这会儿也是站出来说道:“记得殿下之前说过,国家太弱,个人太强,会吃亏的。
    当时老臣还不知道此话何意,但看到蒙泰,老臣倒是深有体会。”
    他这话一出,一众武将倒是深以为然。
    当然,他们的支持也是有原因的,国家若想变强,军事上就不能太弱。
    至于李二,倒是不以为然,如今的他,最厌烦的便是这魏征了。
    这家伙,时不时的就殿下曾经说过,他这么做什么意思,李二太清楚了。
    不过他即便不爽这老家伙,但也不能对他做什么,毕竟这老家伙是他这盘大棋中极为重要的一颗棋子。
    “之前一直听说暹罗土地肥沃,一年两熟也是常态,某些地域甚至能一年三熟,今日左右众卿都闲来无事,不妨一起去看看?”
    李二不想搭理魏征,这老家伙你要是搭理他,他只会顺杆往上爬。
    “老夫对此,也是神往已久。”长孙无忌一听李二这话,当即就明白了他什么打算,也是立马就站了出来。
    众人自然没有意见。
    大唐挥兵南下,最重要的原因不就是盯上了暹罗等国肥沃的土地么?
    说着,众人便离开了李二临时的行宫,在一众大军的护佑下走了不过数里地,便见到了一片广袤的田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