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当院子里所有人的定量都收集起来后,三位大爷又提出了买菜钱的事情。 并且三位大爷在这个时候给出了建议,没有定量的那些人,就多出买菜钱。 就当是从邻居家买粮食了,这样算是平息了院子里,没定量的人就不能吃食堂的非议之声。 1958年8月初,四合院的集体食堂开业了,不过都是院子里的没工作的妇孺在办这件事儿。 而有工作的,都要上班,哪里有空买菜做饭? 只不过这其中不包括三大爷阎埠贵,他在拿到买粮买菜的差事之后,就脑子里活跃起来了。 别看这是个苦差事,要到处跑,却也是三个大爷的分工里面唯一可以捞油水的差事。 看着食堂不克扣粮食的易中海,和征收票据与买菜钱的刘海忠,都没办法做手脚。 而阎埠贵却能在买粮食的时候,把新粮换成陈粮。 把好菜,换成不那么新鲜的,和那些卖家讲讲价,估计能节省出一笔钱来。 阎埠贵感觉这样,并不是贪污,因为他确实买到了足量的粮食和蔬菜。 价格也是市场价,怎么能算贪污呢?这是他通过算计节省下来的,不偷不抢不是吗? 阎埠贵的小心思,并没有对任何人说。 小食堂开起来的第一天,阎埠贵就带着钱票出发采购了。 他拉着一辆借来的板车,挺胸抬头的走着。 因为身上带着的钱和票,是他最大的底气,他从来没有获得这么多钱票。 在院子里轧钢厂工人定量一个月34斤。而阎埠贵黄高峰这样的,一个月30斤。 妇女28斤,12岁以上的未成年人24斤。8岁到12岁儿童18斤,8岁以下12斤。 算下来全院一百多口人,两三千斤的粮票,虽然没全带在身上,却也支撑起了他的脊梁。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