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刘凌虽说文笔不佳,但简单拽两句文言文还是可以的。 他依照圣旨的格式,写了两份给冀州、鲁州两地总兵的诏书,让他们早做准备。 继续往下翻看,接下来便大多是一些不大不小的烂事了。 刘凌将内阁和萧帝都写上准许的奏折编纂成了诏书,拿不定主意的便放到一旁,等会去找内阁和司礼监问问。 王鸿文、曹坤几人的工作效率也极高,平日里魏成至少需要一天的工作,几人一个时辰便做完了。 刘凌和王鸿文验看一番确定无误之后,二人便抱着这堆奏折,向文华阁的方向走去,那里是内阁成员平日里办公的地方。 今日在内阁值班的是杨浦,得知刘凌二人的来意之后,杨浦十分热情的帮其答疑解惑。 一边帮着批改,还一边对魏成抱怨道:“这个老魏啊,就是太轴,皇上都赦免他了,还非要致仕,结果翰林院就剩下你们两个愣头青主事了。” 对于这位内阁次辅的抱怨,刘凌和王鸿文也只能陪着笑脸。 “哎!这个错了,让冀州、鲁州二州兵士做好准备的诏书是发给这二州巡抚的,为的是让巡抚帮忙准备军需粮草,有诏书在可以防止他们互相扯皮。” “若只是写给两个总兵的,兵部直接发公文便是,又何必下发诏书?” 刘凌闻言赶忙接过诏书开始修改。 之后,杨浦又一边翻看诏书,一边指点道:“一般内阁给出意见之后,陛下批准字,便是准了内阁的意思,陛下批准奏,便是直接准了奏折上所请。” “这个你们记住了!” “至于有所疏漏,你们也不必太过担心,你们所写的诏书,还会交司礼监盖印。” “之后,再转内阁核实,最后才会发还诸司。” “当然,若我等发现了疏漏,最多训斥你们一顿罢了,若是让陛下发现了,就小心你们的俸禄了!” 说到这,杨浦嘿嘿的笑了起来。 和言官相比,翰林院更是清水衙门,若真被罚了俸禄,恐怕真要喝西北风去了。 杨浦这话,也是在提点二人多加小心。 等忙完这些诏书之后,已经过了晌午。 将一应诏书全送到司礼监的时候,二人身上已经出了一身透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他们握住写诏书的笔时,也算是大权在握。 诏书上看似不经意的一字之差,便能影响成千上万条人命。 只是,二人还没有享受到这种权利所带来的快感,有的只是无尽的压力。 回到翰林院,二人还要继续编纂经史。 现在魏成走了,顶雷的就是他们两个,像之前那种,打个招呼便能迟到早退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