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怕的后面,必然是要接上一句披肝沥胆锐意进取之句的。 就像街头口角,谁怕谁的后面也会接一句“来啊”,以示输人不输阵。 或是更胜“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杀意之句,手持《载道》的文人激动地想着。 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苏小小,眼中难掩激动之色。 虚影纸张上,瘦金体铁画银钩——一蓑烟雨任平生。 啊?这是所有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就这?满心期待开天巨剑的看客们想着。 啊,就这?太过用力将《载道》捏出褶皱的文人想着。 没有剑开天幕,甚至连龙啸九天都没有,只有一蓑烟雨,任平生?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谭积玉的声音响起,不急不徐,不悲不喜。 看客们先前是因为没能瞧见预想中的巨剑,心中失落至极,才生出“就这”的想法。 听着谭积玉又念了一遍,才缓缓地省过味来。 拄竹杖穿草鞋,轻便更胜骑马。风吹雨打,便穿上一件蓑衣,照样过自己的一生。 你有你的鲜衣怒马,长街纵情,嬉笑一生。 我有我的竹杖草鞋,一蓑烟雨,未尝不也是一生。 赵宝山更是双目赤红。 权贵们总是显得从容豁达很多的,他们试错的成本不过是九牛一毛,犯不着急赤白脸。 相形之下,他处处削尖了脑袋总想着压人一头,以至于尖酸刻薄锱铢必较。 只因每一次机会,都可能是他人生中唯一的机会。 错过了,就是一生。 现在,苏小小却告诉他——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是何等的霁月光风不萦于怀。 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在场神色动容,如赵宝山一样双目赤红者,皆是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寒门子弟。 看见这一幕的白仁济又是一叹:“那首诗,加上这首词,传出不知要收服多少寒门子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