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大明的官有两种,比如钦差巡海正使,并不是官职,而是一种称号。 这样的称号是没有品阶的,但是,听起来响亮啊! 至少让那些番邦小国一听,就觉得很高大上。 就比如曾经的三宝太监郑和,当时的名号是“钦差总兵太监”。 朱祁镇钦赐彭清“钦差巡海正使”,其寓意很明显,从此之后,他将接过郑和的衣钵,为大明的航海事业奋斗终生。 可是,要下西洋,单靠一个称号是不够的。 这一次探索航道,彭清只带了三艘舰船,还都是民间的商船改造的,整支船队也就百来个水手和官兵而已。 接下来就不一样了,船队的规模至少要扩充到数千人,随着航路的不断拓展,甚至可能达到三宝太监时期数万人的规模。 一个如此庞大的武装力量远赴海外,想要服众,主帅必须有足够的权力。 不只如此,沿途与各国交涉,倘若级别不够,怕是也会畏手畏脚。 所以,朱祁镇除了给彭清钦差巡海正使的头衔,同时宣布,入阁! 自从三杨以后,内阁的权势日益渐扩张,逐渐从一个秘书团队,成长为掌握实权的宰辅。 既然想要给彭清足够的权力,那就痛快点,直接给个内阁大学士。 原来的东阁大学士高毂被抄家,这个位子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便空置着。 后来,曹鼐和张益曾陆续推荐过几个人选,都被朱祁镇给否了。 因为在他的打算中,大明的内阁将逐渐发展成为议会,以后的内阁成员,就相当于参议员,是除了皇帝之外最掌握实权的人。 阁臣与藩王不同,以后的藩王将走出国门,开疆拓土,镇守一方,拱卫中央。 而内阁将会成为是大明最重要的政治枢纽。 朱祁镇和朱元璋也不同,朱元璋是掌控欲极强,恨不得全天下百姓每天几点睡觉,几点起床劳作都要严格控制。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废除两千年来的丞相制,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大事小事一把抓,据说他每天的睡眠不足三个时辰,是个十足的工作狂。 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是铁打的。 强如朱棣这样的猛人,也扛不住如此丧心病狂的工作量。 也正是从那时起,内阁才逐渐掌握实权。 朱祁镇来自后世,自然比谁都清楚,随着时代的发展,皇权终有一天会退出历史舞台。 至于这个过程是平稳过渡,还是你革我的命,将关系着全天下苍生的命运。 作为皇帝,作为大明朝的绝对掌控者,不能什么事都去事无巨细地过问,该放权的时候就放权,皇帝把什么事都干了,要这满朝文武是干什么吃的? 吏部的事,吏部去做,户部的事,户部去管,各司其职才是最好的局面。 皇帝的使命是居中统筹,运筹帷幄。 比如说,黄河一直泛滥决堤,怎么办? 皇帝要做的很简单,就是下一道圣旨,治河! 接下来,户部回去核验,需要多少劳工,多少材料,各种费用算下来,然后拨银子。 工部就要负责具体的过程,该派谁去主持工作,谁去招工,谁负责后勤…… 再然后,就是当地衙门,带着百姓去修河堤。 如果皇帝亲自跑到现场,指挥人搬石头,监督账房算账,岂不是乱了套? 事实上,朱祁镇很早就行动了。 他放权的第一步,就是锻炼小老弟朱祁钰。 皇帝御驾亲征,留下藩王监国,倒也合情合理。 可是,谁见过皇帝在寝宫睡觉,让藩王去主持早朝的? 若不知情的,还以为大明变天了呢! 在这段时间中,朱祁钰的成长也非常快,从一个知书达礼的贤王,突然带了兵马跑到安南打仗去了,接连攻下安南、占城、吕宋三国,将整个南洋归入大明版图。 这就好比一个从小爱学习,听话的乖孩子,有一天,突然从厨房提了把刀,然后就出门就找流氓干架去了,还一个下子砍翻了三个…… 大明的藩王已经进入养猪模式,结果,大家看到有一头猪没有进圈,在外面活的很潇洒,怎能不动心? 如襄王等动作快的,已经在外开疆拓土。 其他人也都跃跃欲试,正在进行准备工作。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