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针对这个问题,朱祁镇早就头疼不已,这才命科学院研制电话机,可是,电话机太复杂,关键问题一直难以解决,没想到误打误撞,搞出来电报机。 这东西虽然比不得电话方便,在当时来说,已经堪称神器了。 于是,朱祁镇立刻颁下旨意,在各个主要州府、卫所铺设电报专线。 只不过,这时候的电报机还很原始,故障率比较高,另则,电线的技术也不够成熟,铺设的距离越长,越容易受损,一旦出现问题,需要大量技术人员沿线排查,耗时耗力。 因此,在童轩等人的建议下,朝廷采用分段铺设的方式,在重要州府、卫所架设电报站。 这些点报站就如同急递铺一般,将信息从一个站传递到下一个站,直至抵达目的地。 比如说从漠河卫发电报到京师,需要先将电报发送到海西卫站,海西卫站接受之后,首先要去查看电报题头的编码字号。 每一个站会对应一个编码,所有站点的编码都会收录在密码册子当中。 当海西卫看到电报题头的编码字号是京师,便不会对电文进行破译,而是抄录一份,留作存档,然后将原始电文发送至下一站。 下一站则继续重复,直至电文抵达京师。 从漠河卫到京师超过五千里,中途设置了十七处电报站,甚至有些地方并非重要城镇,也没有卫所驻守,只因为漠河卫的战略位置太关键,朝廷特意下旨,专门为其开辟了一条线路。 李盛和并不知道电报为何物,也不相信数千里的距离,半日之内就能抵达,能说出这番话的人,要么是神仙,要么是疯了! 可是,他仔细看了看面前的巨鹿侯,并没有疯癫的症状…… 又暗暗捏了捏自己的大腿,感觉很真实,不是做梦。 “事不宜迟,本侯立即上奏!” 井源吩咐人拿过来纸笔,亲自撰写电文。 自镇守漠河卫以来,鞑靼部偶有小规模骑兵前来骚扰,但是主力部队从未出现过,他当然不愿放弃这绝佳的机会。 片刻之后,便放下纸笔,招呼道:“来人,速去发报!” “是!” 立刻有专门的发报员将电文拿走,需先将文字转化为数字,然后才能发送。 李盛和趁机瞧了一眼,却看到只有寥寥十来个字,神色更加茫然。 这可是写给皇上的奏疏,至少要客客气气的,有个开头,比如说:皇上您好吗,您吃了吗,最近身体怎么样…… 说完了客套话,然后才是叙事。 这时候就要尽可能详尽,因为大老远送一趟奏疏不容易,若是因为某些细节没说清楚,皇上问起来,还要重新上书,太麻烦了。 可是,方才被人拿走的那张纸上,只有寥寥十来个字。 大致就是:去把老墨找来,我想吃鱼了! 诸如此类的一句话,这哪里是呈给皇上的奏疏,分明是给手底下人发号施令呢! 看到他整张脸几乎都要扭曲了,井源不解地问道:“有什么问题吗?” “侯爷刚刚提及的电报……究竟为何物?” 井源笑了笑,然后向一旁招了招手,立刻有一名书吏走上前来。 “老曹,你带李同知去电报站!” “是!” 那名姓曹的书吏转身看向李盛和,道:“李同知,这边请!” 李盛和拱手告退,跟随那名书吏来到一处单独的营房。 在门口处,挂着“电报站”的牌子,奇怪的是,不远处竖着一根木桩子,有两条染了漆的线从营房拉出来,拴在柱子顶部,然后向南延伸到下一根柱子,再继续向南,目视所及,看不到尽头。 曹书吏伸手示意:“李同知,这里就是漠河卫的电报站了,您请!” 李盛和一抬头,却看到营房门口还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八个大字: 军事重地,禁止靠近! “这……” 看到他迟疑的模样,曹书吏便说道:“侯爷专门吩咐过了,您可以进!” “那就好!” 李盛和走进营房,迎面就看到另一名书吏,左手拿着方才井源写好的条子,右手处则是一簿测字,一边翻阅,一边在记录着什么。 曹书吏解释道:“这是发电第一步,先将电文转化为数字。” 李盛和挠了挠头,问道:“如何转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