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电文转化需要用到专门的密码本,这其中的原理较为复杂,下官稍后再跟您解释,您看,发报员已经准备发报了!” 李盛和循声看去,果然,刚才那名书吏已经在一台仪器前摆弄起来。 滴滴滴…… 仪器发出有节奏的滴滴声,却不知是什么意思。 曹书吏知道李盛和是第一次看到电报机,什么都不懂,便解释道:“这是在调试,需对方回应消息,以验证线路是否畅通,确保发出去的电文能被对方接收到。” 李盛和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此时他看什么都新鲜,虽然一时理解不了,但是感觉……很高大上的样子…… “最近的电报站是海西卫站,距离此地大约三百里。” “三百里?” 李盛和皱起眉头,三百里路程,就算最快的马,往返一次也要整整一天时间,却不知这个电报究竟是如何传递消息的…… 滴滴滴…… 电报机静默了一段时间,突然再次传出声音。 “哎,响了,响了……” 李盛和喊了一嗓子,却看到守在电报机前的人正在凝神倾听,一边听还提笔抄录。 曹书吏笑了笑,说道:“这便是对方的回应了。” “这么快?” 李盛和大惊失色,这才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双方就互换信息了? 三百里啊! 朝廷最快的公文,被称为六百里加急! 所谓六百里加急,就是要求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将公文送达京城。 通常来说,这个最短的时间,指的是不能超过一天! 送信人全程不能休息,中途换马不换人,吃喝拉撒全在马上。 这样的加急文书,基本上就是跑死马的结果。 甚至经常出现,送信人将消息送到目的地以后,因劳累过度而亡的情况。 因此,非到万不得已,朝廷不会启用六百里加急送信。 你这按了个什么滴滴滴,只用了一盏茶的工夫,就完了? 李盛和很不理解,如此这般重要的朝廷大事,为了传递消息,不知要累死多少人,多少马,在你这里怎么成了喝茶聊天的悠闲差事? 曹书吏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心中所想。 “李同知,您看外面那根柱子。” 李盛和看了看外面,点点头,问道:“如何?” “这是电线,刚才发出的电文,就是顺着这些线路传递出去。” “这玩意细不拉几的,里面还能装文书?” “不是装文书,是传递电文!” 李盛和又问道:“电文不是文书吗?” 曹书吏只得解释道:“是文书,却不是您以为的那种文书!” “那是什么文书?” “是编译转化之后的文书。” “内容变了?” “那倒没有。” 李盛和还是想不明白,道:“说来说去,不还是文书吗?有什么区别?” “这其中的区别可大了……” 曹书吏理了理思路,然后从头讲起。 第(3/3)页